文:活一番
圖:黃德慧/活一番
編按:面對挫折時,旁人一句「撐住呀!」,聽起來可以空洞兼離地。同一句話,出自影壇前輩邵音音的口中,卻是那麼的鏗鏘有力。近年,憑著八十後新晉導演創作的《野良犬》和《打擂台》,音音姐成為新一代「女神」。幾許風雨過後,學會了大而化之的音音姐,沒有抱怨或控訴。對於幫過她的人,時刻感恩;對於害過她的人,予以悲憫。
今天不少青年人被譏為「廢青」。對此,音音姐有甚麼話要說呢? 本文於 July 28, 2016年7月28目首刊於活一番網站,現在再次推出,以饗讀者。 |
近日,年輕導演高峰及網絡紅人熊仔頭邀請了音音姐拍攝短片《致追夢者》,為迷失的一代青年人打打氣。為甚麼找上音音姐呢?「他們認為我的經驗對年輕人有鼓舞作用,因為說倒霉,沒有人比邵音音更厲害了!」音音姐笑著說。
究竟經過了多少的歷練與洗禮,音音姐才可以笑談荊棘滿途的前半生?
艱苦生活練就能耐
忍辱,音音姐是箇中能手。這份過人的堅毅,是她年少時移居台灣後培養出來的。當時,音音姐及家人並不是跟國民政府一同赴台的,因此無法住進眷區,只好以外省人的身份在貧民窟與本土人共住,經常遭欺凌,卻實在沒有本錢跟人家拼,只好忍讓。
正因為生活艱難,音音姐更覺得必須把書唸好。她天資聰穎,成績很好,但由於家貧,最後決定唸護士,因為可得到政府資助學費。護士訓練對音音姐的價值觀影響很大,「我的心志就是向南丁格爾學習,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很感恩,護士專業的學習讓我變得仁慈。一生之中,別人對我的攻擊特別多,但我因此能夠把憤怒情緒都釋放,學懂放下和原諒。」
助人精神圈中聞名
邀請音音姐做訪問,不是因為她的人生特別淒苦,而是因為她樂於助人的精神,早已贏得演藝界人士廣泛讚譽。音音姐絕少提自己做過些甚麼,筆者卻從不同的途徑得知,這些年來她幫了很多很多的人,尤其是有經濟困難的圈中人。
翻查資料,音音姐曾經替女星鄭艷麗出頭:對方在快餐店打工,成為了周刊封面人物,音音姐回應說藝人打工討生活最自然不過,並稱讚鄭艷麗性格耿直,從不會求人接濟幫忙,堅持自食其力。
心軟,既是音音姐的弱點,更是優點。「看見聽見人家的慘況,我便忍不住去幫忙,也真的不求甚麼回報。」那麼,助人的滿足感在哪裏?「不是甚麼滿足感,只求心安,不去幫忙我就覺得難受。」別人有困難時,即使互不相識,也出手幫助──音音姐認為這就是「慈悲」。
可以想像,像音音姐那樣處世,善心肯定也會被欺騙。「的確吃過不少虧,但同時換來很多貴人來扶持我,他們與我都是同一類人。」音音姐表示不便公開答謝部分貴人,但她心裏時刻感激。
曾經滄海所以慈悲
音音姐那份慈悲心,是否因為得到很多的關愛而產生的呢?大概不是。相反,她可算得上命途坎坷,比起一般人經歷了更多的欺騙、出賣、歧視、打擊──年少時被騙參演風月片,之後一直背負著脫星的包袱,甚至到了今天,仍有一些人對她不放過這個標籤。
對於自己的過去,音音姐強調沒有甚麼不光采,也不言悔。「以前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揀的。怎樣從挫折中走過來、活下去,這才算是對得住自己!」被戴著有色眼鏡的人們審視數十載,音音姐自言心力強大了,從以往的處處忍讓,變成今天勇於為有需要的人發聲。又因為人生經驗格外豐富,對人對事不偏不倚,不少圈中人遇上難題也會向音音姐討教,她並因此得到「智者」、「俠女」等美譽。
可幸音音姐作為母親,不再倒霉,一對兒女非常懂事和孝順。他們作為「邵音音子女」,同樣受過了不少白眼。「我就是這樣教他們:『對呀!又怎麼樣?』抬起頭來,不用迴避。」音音姐並告誡子女須時刻做好準備,迎接風浪,「你對人家好,人家未必會對你好。我從小訓練他們要堅強,準備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
謾罵文化瀰漫香港
近日,全港演藝人發起為牛頭角工廈大火殉職的消防員獻唱打氣,消防處團隊大表欣慰,另一邊廂卻有不少網民大罵「抽水」。積極參與其中的音音姐也為之氣結:「只管罵的那些人,他們做過些甚麼有建設性的事呢?為何總是從負面去看人與事?一個人沒文化,沒愛心,沒有為人設想的心,跟禽獸有何分別?」
雖說如此,相信音音姐心裏並無恨意。「很多人都說人心變得太壞了,我覺得不是,只是因為科技進步了,在網絡上,現在任何人都可以隱藏身份盡情發泄內心的不滿,毋須向他人交代或解釋。以前我們看不見這些人,現在都看見了,只是這樣而已吧。」
對於原諒與寬恕,音音姐有這樣的見解:例如有人喜歡虐待流浪犬之類的小動物,他們本身同樣被社會遺棄,因此選擇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平衡心理。那些動物可憐,施虐者也同樣可憐。「這樣想,自然會更加懂得原諒別人。否則,內心的憤恨會變成攻擊別人的報復心。」
默默耕耘改寫命運
訪談期間講到「苦」,音音姐說她的一生早已被毁掉,苦,多到說不出口來。
揚言早已認定與獎項絕緣的音音姐,分別在2008、2011年憑著《野良犬》及《打擂台》,兩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殊榮。音音姐把獎項形容為「神仙水」,讓她這棵枯樹剎那之間開花結果。
這是上天的眷顧,好讓她苦盡甘來?音音姐在《致追夢者》裏的一番話,語重心長,「希望現在的年輕人也會有我年少時的堅持!要生存下去,要等待,人的機會靠自己努力可以改變。」
《野良犬》和《打擂台》的年輕導演,就是因為知道音音姐的為人,對她尊敬有加,特意給她寫這些角色,並堅持請她來演。
就是這樣,音音姐平日努力做個好人,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最終也為自己贏得機會,改寫命運。
機會,都是平時修回來的。
「目標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人身難得,可以活著是很幸福的事情,怎樣活好人生很重要。無論困難有多大,都要經過,之後,這些歷史就會變成你的人生。」眼前這位過來人如是說。
這是邵音音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