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切爾‧霍西(Rachel Hosie)是報道健康生活的記者,愛好運動,練舉重已有七年,也玩投球(netball,又稱籃網球)、划艇和跑步,每日盡量行10,000步。她注意到近年不少知名人士喜歡上「負重步行」(rucking,有稱yomping 或tabbing)。蕾切爾經過一次嘗試,對這種背著負重背囊步行的活動完全改觀。原本午餐後的散步,變成了帶強度的運動,步行後大汗淋漓,需要洗澡。近年,負重步行已經成為新的運動潮流。有人估計,在短片分享平台TikTok以熱門標籤搜尋「負重步行」,可以找到超過600萬段貼文。負重步行源自「負重行軍」(ruck marching),自古以來都是各國軍隊使用的一種核心訓練,以訓練士兵的耐力、體能和心理韌性。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士兵得背負約40公斤的裝備;特種部隊有時負重多達57公斤。美國陸軍新兵若是能背至少16公斤裝備,於三小時內完成19公里徒步行軍,還可以贏得「專業步兵徽章」。
不過,這種「運動」其實可以回溯至更久遠的年代:大眾背著小孩行走或一簍農作物到鄰村買賣,以至中古時期武士身穿笨重盔甲、手持武器行軍等,都是負重步行。
2000年代初,這種運動成為大眾保持健康的運動。美國佛羅里達一間專營負重步行用品的公司GoRuck ,在2023至2024年間,供負重走路用的背囊和負重板的銷量增加了65%,參與訓練課程的學員增加了35%。
美國職業美式足球聯盟(NFL)底特律雄獅隊(Detroit Lions)的運動科學主任吉兒‧柯斯坦沙(Jill Costanza)說,2020年的新冠肺炎可能是負重步行在近年爆紅的推手。她說,疫症過後民眾爭相到戶外,找尋各項保持健康的活動。負重步行可以鍛煉耐力、體能和心肺功能,也適合各種年齡和體格的人。
這項運動愈來愈普遍,主要是因為它簡單,不需要昂貴器材,早晚都可以做。想試的人只要準備一個背包,內放一些重物,如幾本書、裝滿水的塑膠樽或沙袋。講究一點的,可以買專用的背囊,加上負重板(ruck plate),或穿負重背心(weighted vest)。
負重步行尤其適合不喜歡呆在健身室、喜歡戶外活動的人。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的高級體育和健康保健員珍‧威爾遜(Jen Wilson)說:「我們知道,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在健身房中健身,如果您喜歡戶外活動,不願去健身房,那麼在背包增加額外的重量,就可以做負重運動,這是改善關節健康和增強免疫力的好方法。」
相對於緩跑,負重步行可以減低腿部和腳部受傷的可能,因為增加負重對身體造成的衝擊會比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如跑步為低。
另一方面,對於不適合做跑步運動的人來說,負重步行同樣有加速心跳的作用,也可增進平衡感和肌肉耐力,特別是大腿、小腿、核心肌肉和上背肌。
幾項研究表明,負重步行可以帶來顯著的好處。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期刊》(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今年8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負重做有氧運動,可加強效果,也可鍛煉腿部、背部和核心肌肉,增強骨骼力量。負重行走時,身體燃燒的卡路里也比不負重行走時多30%到45%,有助控制體重。除此之外,負重走路可促進心理健康。
美國麻省總醫院百瀚醫療系統(Mass General Brigham)運動表現及研究中心(Center for Sports Performance and Research)高級主管馬克‧史蒂芬生(Mark Stephenson)說:「多項研究都已顯示沉浸於自然環境有利心理健康,如果負重步行可以鼓勵民眾到戶外鍛煉,那麼我會鼓勵大家投入這項運動。」
有負重步行經驗的人指出,一般人可以從較輕的負重開始練習,隨著體力增強,逐漸增加重量。曾在美國陸軍擔任教官的柯斯坦沙建議:「大家可從5公斤開始,持續15至20分鐘,並善用槓片、書籍、沙袋或其他可用作外部阻力的物體。每三到四週增加10%重量和距離。」
她說,一開始「每周做一到兩次,中間休息一天」,待適應了這種運動方式後,增至每週鍛煉三到四天。她強調,使用負重背包時,重點在於調整肩帶,讓重物在上背、肩胛骨之間的位置,而且要留意重力要均勻。
此外,走路姿勢同樣重要,切記負重走路時身體站直,不要過度前傾或彎曲髖部;穿著有支撐力的行山鞋也比跑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