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命啟迪】母雞生蛋後18個月遭宰殺 動物權益組織拯救行動

雌性的雞長至4個月大開始會生蛋,但生產力在18個月後開始下降,供應雞蛋的農場會把這些過了生蛋黄金期的母雞「毁滅」。英國的「母雞福利基金會」(The British Hen Welfare Trust)不忍見到這種做法,展開拯救母雞行動,20年來經已為近100萬隻母雞保命。

母雞獲領養後由「生蛋機器」變成寵物,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相片:The British Hen Welfare Trust)
母雞獲領養後由「生蛋機器」變成寵物,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相片:The British Hen Welfare Trust)

該會最初開始拯救行動時在報章刊登廣告,標題道出母雞的處境:「我們未嘗在草地站立,也從未曬過太陽。我們想有一個家,你可以幫忙嗎?」行動得到相當正面的反應,農場負責人都樂意將雞蛋產量下降的母雞交出,讓牠們免於一死,兼且可以在不受拘束的環境下過退休生活。行動也吸引了一批有心人登記領養母雞。

拯救人員到雞場接收被遺棄的母雞。(相片:The British Hen Welfare Trust)
拯救人員到雞場接收被遺棄的母雞。(相片:The British Hen Welfare Trust)

英國目前有46個志願者提供的母雞領養點,遭農場棄養的母雞不用一小時的車程就可抵達新的「家園」。約半數領養者在母雞自然離世後,會再次領養母雞。

一些沒機會獲領養的母雞會被屠牢,成為寵物食品或廉價肉食產品,因為專為供應雞蛋而飼養的雞,肉質不及食用雞。

「母雞福利基金會」市場推廣顧問麥碧(Francesca Mapp)說:「小小的母雞都有強大的生命韌力。牠們離開擠逼的雞籠,能夠呼吸新鮮空氣,好好曬太陽,長相也會變得不同。」她認為,一般人人都未有真正欣賞寵物雞:「牠們十分可愛,活像長有羽毛的貓狗,你可以抱起牠們親親,而且每隻雞都有不同個性。」

母雞Hedwig獲拯救前和後的模樣。(相片:The British Hen Welfare Trust)
母雞Hedwig獲拯救前和後的模樣。(相片:The British Hen Welfare Trust)

任職社會效益投資和環保工作的朱莉亞‧戴維斯是領養母雞的志願者。她認為:「母雞不只是寵物,還為我帶來保證不涉虐待雞隻的雞蛋。」

基金會鼓勵領養者一次過收養三四隻母雞,這樣,主人每天早餐都有新鮮雙蛋享用。

除了下蛋,母雞還可以為主人的花園施肥。

獲拯救的母雞,有原本飼養在籠子內的,也有走地放養的。籠養雞出現禿毛的比率較高,原因是牠們在擠逼的籠裡會互啄,而籠子的高溫也會令牠們掉羽毛。

英國雷丁大學的動物權益專家利絲‧羅維博士指出,雖然歐盟對籠養雞有嚴格規管,但商業雞場裡的雞基本上都無法活動自如,基本如覓食和扒泥等動作都無法做到。母雞長年累月感到納悶和沮喪,會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做出自殘行為,例如啄自己的羽毛。不過,牠們到領養家庭後,通常幾個月便會重新長出羽毛,回復原貌。

離開農場的母雞常有秃毛問題,幸好牠們獲領養後會漸漸重新長出羽毛,回復健康 。
離開農場的母雞常有秃毛問題,幸好牠們獲領養後會漸漸重新長出羽毛,回復健康 。

歐盟在2012年立例禁示用層疊式的籠子養雞,雞場必須用寬敞的籠子,而且每個籠子最多只可容納90隻雞,內裡必須設有巢、抓板和棲木。但是在英國和歐盟以外地區生產的雞蛋,就沒有保證雞場有這些措施。

「母雞福利基金會」和不少關注動物權益人士都提倡全面禁止籠養雞,以及規範走地雞須以小批放養的模式飼養。但是專家指出,一般消費者要求價格便宜的雞蛋,農場為迎合市場需求而壓縮成本,所以目前欠缺條件改變密集式籠養的制度。

重獲自由的母雞。(相片:Julia Davies)
重獲自由的母雞。(相片:Julia Davies)

走地雞產蛋的模式比籠養雞的人道,但也並非所有走地雞都是獲得善待的。

羅維博士解釋:「在走地雞場,數以千萬計的雞齊集,很容易破壞環境生態,令天然資源過度損耗。許多走地雞場會把雞群置於穀倉,讓雞通過細小的洞出入,但在穀倉中央的雞往往無法走到出口。」她提出,飼養在規模較小農場的走地雞,福祉理應較佳。

「母雞福利基金會」建議消費者盡可能買相對人道的蛋。一般而言,價錢愈高的蛋,雞的待遇愈好。

除了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和比利時都有類似的拯救母雞行動和領養計劃。羅維博士認為,有人願意領養母雞,固然值得嘉許,但養雞業本身千瘡百孔,要改變視雞隻為廢料的制度,單靠領養,作用不大。她提倡從根本入手,改革雞隻的繁殖方式:「農場與其繁殖體弱的『生蛋機器』,何不培育既能生蛋,又可供肉食的雞種?」

專家就如何保障雞隻福祉提出不同建議。有人提議以公雞作食用,那麼就不必將公雞當作「沒有經濟價值的廢物」。也有人提議農場利用卵內性別鍳定技術,在公雞出殼前就排除牠們。關注可持續發展的人士認為,生蛋和肉食兩用的雞可吃人類的剩食,飼料供應的可持續程度較高,可減少砍伐林木和種植大豆的需求。

「母雞福利基金會」設立了雞蛋會,鼓勵母雞領養者售賣過多的雞蛋,為基金會籌款。
「母雞福利基金會」設立了雞蛋會,鼓勵母雞領養者售賣過多的雞蛋,為基金會籌款。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