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社會怎樣從埋怨老人活得過去了到積極發掘百歲商機
社會老齡化是日本近年最燙手的問題之一,日本人活到100歲亳不稀奇,有統計記錄的1963年百歲以上人口只有153人,而2017年已經增加到約6.8萬人。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統計,到2050年百歲人口將超過50萬人。社會老齡化帶來醫療、經濟等社會問題,甚至出現「日本老人活得過長了」、「高齡者造成了社會不景氣」、「沒辦法不拋棄老年父母」等社會輿論;鄰近地區包括台灣和香港也開始面對相似這問題。
其實若老人的健康年齡隨著絕對年齡提高,這也標誌著可工作、可奉獻社會的年齡的延長,足以彌補社會年青生產力不足。超長壽社會同時催生各種各樣新的需求和商機。
而且認為老人活得過長的這種心態會危害整個社會,如果老人被看成社會的累贅,那麼每個人都會因為對未來的不安而缺乏安定無憂的心理,帶來精神與生活上的困擾,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老年。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障系統,不僅是保證老年人的老後生活幸福無憂的社會機制,也是維持全體國民心理安定的重要體系。
衰老死亡率越高人均醫療費反越低?
一般認為人的壽命延長了,社會醫療開支一定會增加,但日本經濟新聞社最近調查卻顯示,衰老死亡率越高人均醫療費反越低。從日本人死因來看,醫療費只會隨癌症死亡比重增加而上升。反之衰老死亡不會增加醫療和護理費用。
這與近年日本老人越趨選擇在家度過最後時刻有關,他們選擇不進行過度治療,平和地在家迎接臨終時期,因而醫療費較低。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大學院教授埴岡健一指出,「有必要弄清衰老死亡率高、醫療護理費低的關係,並將這種良性關係擴大至全國」。
日本百歲時代催生了哪些新商機?
説起美容外科,通常感覺是針對年輕女性的,不過日本神戶大學醫院部附屬醫院美容外科診療室的顧客中,60歲以上的顧客佔31%,70歲以上的佔14%。診療科科長一瀨晃洋表示:「在意心理年齡與容貌年齡差距的患者不斷增多,我們也即將推出更多為百歲老人而設的服務,希望為打造讓高齡者活躍的社會環境,貢獻一點力量」。
日本政府也開始採取行動應對超長壽社會。神奈川縣政府提出「百歲人生時代的設計圖」,舉辦研討會和座談會,幫助中老年人創業,並表示「希望成為讓年輕一代思考生活方式的契機」。日本政府則將於9月啟動由首相擔任主席的「百歲人生時代構想會議」。
英國經濟學家琳達·格拉頓(Lynda Gratton)在《Life Shift》一書中指出,據推算日本2014年出生人口的一半將活到109歲。壽命延長是一種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必然産物,是一種客觀事實,從主觀感情上來抱怨沒有任何意義,重要的是要發掘老齡化社會中所蘊藏的巨大的積極的能量,並認真面對並解決老齡化社會所必然遇到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