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慧】長話短說 ── 心愛教育系列之十二

作者陳明明老師在中學任教多年, 始終擁抱熱誠, 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現在退休了, 為”活一番” 寫了這組文章, 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教與學, 看這個世界。他希望藉此和老師 – 尤其是新入行的年青老師 – 分享和交流。歡迎回饋!

同學說:「我們每天都是自修堂。」
朋友問:「怎會有這樣的時間表?」
同學說:「因為老師都很喜歡講話,由早會開始,便講過不停,小息、午飯和放學都不肯罷休。就讓他們講過夠吧,反正,我們可以自修。」

同學對著老師,心裏唸著咒語:「老師,請你仁慈一點,放過我們吧!夠了,不要再講下去了!」

說話,是教師的專長,口齒伶俐的的比比皆是,短話長說更似是傍身之技。

老師愛說話,是長處還是短處?回答這問題,要看是甚麼環境,留意學生當時的感覺。上課講解,與學生討論學科內容,自有本身一套學與教的理論,長短有道,各科組自有準則。

老師對著同學長篇大論,有時是不自覺,有時是刻意的:

「三番四次,講完再講,學生還是一知半解!」
「忠言逆耳,惟有不斷強調,希望他們總有一次會接受!」
「不再三提點,休想學生會牢記於心或認真依從!」
「台下這麼多學生,不是人人都全神貫注,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重覆又重覆。」

可能就是這些原因,老師逐漸養成了短話長說,開始講話便捨不得停下來的習慣。

大家都知道,學生專注聆聽的持續時間很短,容易分心,或因你的說話內容聯想其他你認為毫不相干,無聊的事,但,那是他們的真實感覺。你能阻止嗎?要積累多少年的經驗,才有本領令到他們心無旁鶩,喜歡聽你講道理,愛上和你對話?

旁觀者清,不妨請要好的同事留意你的說話習慣,給點回饋。靠自己也不難,錄音吧!回聽錄音,想像自己是老師面前的學生,有甚麼感覺,會有甚麼反應,能夠堅持多久而不厭倦。反覆幾次,不另請高明,也會發現可以改善的地方,明白有時言簡意賅,更能令學生印象深刻,恍然大悟。

與家長對話又如何?

「和家長在電話足足談了兩個小時,真要命!」這個班主任是在吐苦水,還是要炫耀?無論如何,真有這個需要嗎?兩個小時,有效嗎?

現代科技,令人與人的溝通多了選擇,卻又可能製造了更多障礙和誤解。溝通,雙方都需要身體語言與感情流露,能夠細心觀察對方,清楚分析,回饋時準確到位,才是無往而不利。這樣的對話,十五分鐘往往勝過五十分鐘。學校每學年派發成績表,通常都要求家長至少有一趟是親身到校,和老師有面對面的機會,其用意不用多說,困難只在於適切的安排,讓雙方都認為合理和方便。見面時,只要大家都不以對方為「出氣袋」或訴苦對象,家校有互相支持的文化,親切而有成效的交談絶非天方夜談。

甚麼時候需要短話長說?

一種情況是跟學生「談心」。新教師未必都是輔導的能手,但難免遇到要聽他們訴心事、穩定不安情緒、回應請求的場合。這個時候,學生的情緒和反應不斷變化起伏,不妨短話長說:句語之間,多點停留,無論學生有否回應,也要有空間讓學生安靜、慢慢思考,甚至發洩情緒;又要有足夠時間確認學生明白和跟得上老師的意見。為免有干擾,總得要找個安靜不受騷擾的地方——當然必須留意學校的相關指引。

愛心,需要時間栽培,需要時間彰顯,然而,時間與言語的配合,又甚為巧妙,何妨多些長話短說,甚至以「無聲勝有聲」潛入孩子的內心,搭建真情對話的線路。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