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陽光燦爛,滲著一點點微風。大草坪上,一群活力充沛且鬥志旺盛的運動員,興奮地用刀片義肢在草地上彈跳著。有幾位只輕輕一彈,一下子跳上典禮台上領取證書!他們都是刀片義肢工作坊的參加者,跟隨倫敦殘奧100米(T42)金牌得主和世界紀錄保持者,來自德國的波波夫(Heinrich Popow)學習使用刀片腳。
面對生命中的不幸,不少人選擇逃避,將痛苦回憶埋藏在深處;然而波波夫選擇另一個生命面向。「永不忘記自己從那裡來!」波波夫九歲時因為癌症,需要截肢,他緊記父母的鼓勵和教誨,努力堅持自己最喜歡的事——做運動。「做運動令人快樂,也是最好的藥。」他鼓勵參加者不要停步,「我希望學員要繼續實踐這幾天學到的,不斷向前。」
年屆六十歲的余菊英第一次使用刀片腳,讚口不絕,「很開心,今日紮紮跳,自信心翻曬黎!」余菊英一語道出義肢的意義,不僅補足了身體上的缺憾,也填補了截肢者心理上的缺失。余菊英興奮續道:「其實今次是我第一次在別人面前展示我的義肢,我從前不願讓人看見我的義肢,但今次試用了刀片腳,令我明白不需要局限自己,我決定明天便開始走動多些,開始做運動。」
余菊英稱在這次工作坊中,深刻領略到人能夠自由和獨立,便能追求有質素的生活。她還多想了一層,多走了一步,「我希望我追求生活質素的決心能鼓勵其他人,不論是截肢人士或是健全人士,見到我也追求高質素生活,能夠多反問自己『Why not,點解唔得?!』,勇於接受挑戰。」
「好耐無試過彈跳,像遺忘了的感覺。」慎思捷說。自十多年前遇上交通意外,需要截肢,他再沒機會認真地踢足球、打籃球,這都是他出事前最喜愛的運動。「截肢後不久,我曾試過路經籃球場,試著射一下波,但一跳起,木製的義肢令我痛得要命,那一下我認為自己永遠回不去從前的水平,從前的生活,我從此亦對運動卻步。」今次,試用刀片腳,令他再有機會打籃球,雖然只是射籃,但足以令他感到「好正,好開心!沒想過再有機會打籃球!」
贊助這次工作坊的矯形師 Peter 讚嘆每個參加者也非常出色,「他們全部都超越了自己極限,最難能可貴是他們在工作坊中互相幫助。」
其實截肢人士需要合適的義肢這個權利,應該不難被理解,就像跑步時要有跑鞋,踢足球時要有球鞋一樣。平日生活和進行體育活動時,殘肢跟義肢的摩擦、撞擊力度不同,需要的義肢當然也不同。當截肢人士得到適切的幫助,重獲自己身體和活動的控制權,他們一樣可以展現自己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