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快樂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人生猶如一根劃燃的火柴,要使自己發出更多的光和熱,沒有中途的暫停。」
2005年許國輝博士「提早退休」離開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他效法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做一個有抱負、有決心和有行動的人。許國輝博士孑然一身跑到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在學校蹲點蹲了三年,並在2009年四川大地震後,在當地積極展開心靈和生命教育。許博士醉心教育,義無反顧,不單期間分文不取,身體更面對沉重的壓力負荷。許博士在2017年因中風,緊急返港急救。「我覺得自己可以活過來,等如有了第二生命,要好好珍惜和思考怎樣用這第二生命。」
許國輝在內地推動教育改革12年,碩果纍纍,以實幹的方式摸索出一個「知識扶貧」的模式來。他在甘肅省學校和社區建立學習型組織,促進香港和內地教育人員的交流。他又在四川大地震後,特別開展了心靈和生命教育,並在四川省大邑縣創設活知識幼兒園和兒童博物館。
人生新篇章 重新出發
許國輝博士為了推動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理念,他不單投入自己的資金,還押上自己的健康。「我在涇州時,好聽就是掌舵人,其實是『一腳踢』,甚麼都要我來做。」就在這樣資源困窘的境況下,加上期後在四川大地震災區推行心靈和生命教育所承受的壓力,許國輝博士病倒了。因為中風,許博士緊急回港就醫,也展開了他人生的一個新篇章。
許博士病癒後,立志改變生活模式和能態度,雖然他對「學習」仍然「執迷不悟」,他笑言:「我真的很喜歡學習,希望這樣可以預防老人痴呆。」他曾往美國、新加坡、愛爾蘭、印度和夏威夷等地學習禪修、正念、瑜伽和冥想,當中試過九天「禁語」,完全不說話,令他大有得著。
最緊要有「心」
經過一番學習和摸索後,許博士創立了「正心薈」,鼓勵人要聆聽自己的心,這位教育專家說:「我們的教育制度完全缺乏感情教育,所以老師都不懂教。」許博士認為情緒能力是人類生存基本技能,「現在連機械人都要學習情緒!」在香港成長的許博士對香港教育制度不免有點「愛之深,責之切」。「香港現成的九年強迫教育制度實在不合時宜,每位家長或每個家庭也有能力和責任為孩子度身訂造『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只是大家覺醒不足。」
許博鼓勵大家由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來關心自己的「心」,就是開始寫「好心情日記」,將好的事件和當中的感受記錄下來,「當你不如意時看到這本日記,你便不會想跳樓。」
長壽,是福?是禍?
熱愛學習的許博士也努力研究一個新課題——「黃金齡」,世界各地幾乎無例外地,人越來越長壽。隨着科技的發展,醫療衛生的改善,工作性質的演變,生活習慣的轉化,人類壽命比上一世紀有顯著的上升。過去200年,平均每10年便增加2歲以上。
今天,一個出生在經濟發達國家的孩子有50%機會活到105歲,與之相比,如果這個孩子出生在一個世紀以前,他活到105歲的機會還不到1%。如果你現在20歲,那麼你會有50%的概率活到100歲以上;如果你現在40歲,你有50%的概率活到95歲以上;如果你現在60歲,你有50%的概率活到90歲以上。
中國人長久以來,均渴想長壽,甚至長生不老,但現實是長壽帶來很多挑戰,甚至是問題。簡單一想,已經想到一些,例如,財力不足應付長壽需要,導致退休年齡後還需工作,還有科技及社會變遷衝擊就業生態,令已退休人士無法重新投入勞動市場。
許博士和社會企業家謝家駒正推動「百歲人生」項目,「人愈來愈長命,退休之後可能還能活躍四十、五十年,我們鼓勵銀髮族改變思維,為自己累積無形資產,找方法活出精彩人生。」
這個計劃鼓勵退休人士透過社會創新方法,實踐社會項目,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終生學習 最佳榜樣
「做到老,學到老」本來已經是耳熟能詳的諺語。後來又有終生學習一詞,在現今社會,終生學習是絕對的需要,而許博士可算是其最標榜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