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研究植物健康的科學家費南多‧加西亞—巴斯提達斯(Fernando Garcia-Bastidas)收到哥倫比亞一家農場送來的一些相片。相中顯示香蕉的葉子枯萎變黃,好像未曾有澆水一樣。
在哥倫比亞成長的費南多說:「當時我內心祈求是相片的底片有問題。之後有一段長時間我都睡不好覺,令我很擔心。」
當年8月8日,哥倫比亞農業研究所(ICA)證實,在加勒比沿海地區的香蕉種植園,發現引發香蕉黃葉病(Panama disease)的真菌「黃葉病熱帶4號」(Tropical Race 4,簡稱TR4)。
費南多曾在荷蘭瓦赫寧恩大學(University of Wageninen)研究TR4,現時在荷蘭一間植物遺傳研究機構任職。2013年,他在約旦發現香蕉黃葉病,是首個東南亞以外的國家出現這種疫病。對費南多和很多科學來說,由於香蕉不斷大量種植,爆發大規模疫情只是遲早問題。
「熱帶4號」(TR4)引發的香蕉枯萎病又稱為巴拿馬病(Panama Disease),病原體不是病毒,而是一種鐮孢菌屬(Fusarium)的真菌。這種真菌1990年代初期首先在台灣一個農場被發現,其後蔓延到東南亞和澳洲,2013年延至中東和非洲,年前還遠度拉丁美洲。真菌迄今已在20多個國家發現。
瓦赫寧恩大學熱帶植物病理學教授格特·科馬(Gert Kema)說:「當你發現有香蕉染病時,已經為時已晚,因為細菌可能已播到其他區域了。」引發了對「香蕉病大流行」的憂慮,擔心這種世界最受歡迎的水果會出現短缺。
對進口國來說,消費者可能只留意香蕉售價提高,然而對不少在南美洲、加勒比地區、非洲和亞洲的人們來說,香蕉是基本的營養來源。費南多說:「無可否認,香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也是數以百萬計人口的主食,我們不能低估目前的TR4真菌的大流行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
要找到解決之道,首先要回到現代香蕉之起源,香蕉農業「單一作物栽培」(monoculture),就是讓真菌可能傳播的罪魁禍首。
費南多解釋說,這不是香蕉第一次面臨滅種之災。1950年代巴拿馬病第一次在亞洲爆發,只在亞洲的香蕉間傳播,到1950年代才傳到中美洲的大型種植場。
當時的香蕉種植場,全是種植單一品種的「麥克香蕉」(Gros Michel),因為這個品種的香蕉結出來的果實又大又好吃,而且還沒成熟就可以採摘,採摘後香蕉會繼續自然熟成,方便遠洋運輸。
香蕉是透過無性繁殖的,因此每一株香蕉的基因與其他香蕉樹幾乎是完全相同。從商業角度來看,這樣有助於銷售,利潤較高;但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遲早會爆發無法控制的疫情。
1960年代,業界發現有了一種名「卡文迪什」(Cavendish)的香蕉品種可以扺抗巴拿馬病。這種香蕉以英國第六代德文郡公爵威廉.卡文迪什(William Cavendish)的名字命名,中文叫「香芽蕉」。此後幾十年,香芽蕉成為為香蕉種植業大量繁殖的產品,一直延續至今。
由於「卡文迪許」同樣是採用「單一作物」種植,於是在1990年代,新變種的TR4巴拿馬病再次在亞洲出現,並隨著經濟全球化,快速傳遍世界各地。現時全世界的科學家都關注南美洲和加勒比其他地區的疫情跡像,想方設法緩減疫情的爆發。由於還未有辦法根治,唯一能做的就是隔離受感染的種植場,及替農場消毒。
在澳洲,科學家雖然已經研制出一種可以抵抗TR4的基因改造香蕉,但相信短時間內未必會大量出售。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生態學副教授丹‧貝伯爾(Dan Bebber)說,香蕉業要想生存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種植香蕉的方式。香蕉種植場應該考慮增加有機土壤,也可在香蕉植株的樹行之間種植季節性作物來提高病害隔離庇護和土壤肥力,或使用微生物和昆蟲而不是化學物質農藥來作病害的生物控制,這才是可持續性的種植。
費南多指出,全世界有數百種香蕉有種植潛力。只是業界未有採用。例如在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人們食用數十種不同種類的香蕉,這些香蕉的口味、氣味和大小都不一樣。只是,這些品種不像香芽蕉可以大規模種植和運輸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