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為甚麼我父母是這樣的?那些不便開口問的家族歷史,竟然有人提供口述歷史服務,為人撰寫自傳……

丹恩(Dan Ryan)今年60歲,在美國田納西州富蘭克林市(Franklin)從事為企業總裁提供交流培訓的工作。丹恩自幼對父母所知不多,只知道母親曾在伊利諾伊州的農場生活,父親則是二次大戰的海軍老兵,曾參與硫磺島(Iwo Jima)的戰役。他說:「那時候我一直以為來日方長。」

丹恩24歲時,他的父親死於癌症;兩年後,母親也死於心臟病。但因為有一件事是他從未與父親談過,結果成為他多年來揮之不去的心結。

1977年,丹恩高中畢業後,考進了美國海軍學院。然而丹恩非常掛念家人,一個月後便退學了,父親沒有要求他回校繼續學業。父親去世後,丹恩的母親告訴他,父親對他退學的決定感到非常失望。

丹恩說:「我當時我多次跟爸爸通電話,說我想退學,他為甚麼不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呢?」丹恩記得,曾和父親在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一起去墳場,把國旗放在老兵的墓前,他相信父親一定目睹過不少人死亡,但對於父親的感受,他也只能猜想而已。

父母在子女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成年子女往往不知道父母的性格是如何塑造的,也不知道父母年輕時是甚麼樣子。他們可能對父母的背景和所做的選擇感到好奇,但並沒有想過去問父母,或者也無從問起。

另一方母,父母也不一定願意傾訴,他們往往更願意分享一些愉快的經歷,不願提起傷心的往事;也有些父母覺得自己的人生沒那麼有趣。

一個機構「StoryTerrace」去年11月對990名成年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美國人表示很欽佩父母的成就,但卻不知道父母如何達成這些成就。兩成受訪者對父母親過往的經歷一無所知;45%的人是在整理照片和家庭物品時,才對父母有多點了解,而不是透過與父母直接交談。

「StoryTerrace」創辦人兼總裁羅格‧布魯寧(Rutger Bruining)是荷蘭人,他少時與袓父母很要好。袓父曾告訴他,自己在二次大戰時組織過抵抗納粹的志願軍,後來與袓母相識,戰後移居中美洲,成為一位醫生。

布魯寧稍長,袓父隨而離世,他發覺自己漸漸忘記了這些事。布魯寧後來遷到倫敦,於2014年創立了StoryTerrace,專門安排一些作者(ghost writer)為人們編寫回憶錄。現時該公司有超過500位作者的作者群,安排與客戶訪談和撰寫回憶錄,幾年來已出版了1,000本以上的回憶錄。

布魯寧說:「我認為,如今的年輕人很難理解自己的父輩和祖輩,因為他們並不像自己一樣在社交媒體記錄自己生活。」

在美國,一個非盈利組織「StoryCorps」的創始人大衞‧伊賽(David Isay)本來是一位醫學院學生,但一次與父親聊天,發現自己父親是一個同性戀者,在1969年發生的一場同性戀平權運動「石牆運動」。

伊賽後來成為了一位傳媒人,更在2003年創辦了非營利組織「StoryCorps」,在紐約的中央車站搭起一個稱為「故事亭」(StoryBooth)的小錄音間,邀請人們到裏頭分享故事。他說,與父親當晚的對話,改變了他們的關係,也改變了他的人生。

伊賽(David Isay)說,無論一個人與父母的關係多麼複雜,親子關係都是人生中無法繞過的話題。

家族歷史有時也會掀起家人間的一些情緒,「StoryTerrace」有一位客戶是一位新紀元(New Age)教派的敎士,在1960年代曾帶著家人到處傳道,他認為這樣讓子女增廣見聞,是很寶貴的人生經歷。不料書寫成了,他的子女卻有不同看法,他們不喜歡四處遊歷,經常要認識新朋友。

布魯寧說:「這本書為家庭帶來很大張力,但卻令他們坦誠自己的感受,他們說彼此的關係現在更穩固了。」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