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狀疫情期間,專家和醫護人員都諄諄勸說大家要注意個人衞生。然而,人們有一項容易導致感染病毒、卻難以戒除的習慣: 就是經常不經意摸自己的臉,因而將沾在手上的病毒和細菌,透過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進入人們身體。
2015年,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三位學者曾對一組醫科學生的日常行為作研究,通過攝錄影像,分析了26 位醫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研究人員發現這組醫科生每小時平均摸自己的臉23次,即每2.3分鐘一次,當中包括頻繁地接觸眼、鼻和嘴等。
專家認為,人類是會不自覺地摸自己臉的物種。
1984年4月,《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ia)》期刊刊載的一篇論文,比較了人類和其他幾類物種的摸臉習性。研究發現猩猩、大猩猩(gorillas)、黑猩猩(chimpanzee)和人類,都有觸摸自己臉部的習性,而且同樣地觸摸左邊面頰的次數比較多。
研究員推論,人類身體的左邊由右腦掌控,而右腦控制的是情緒和五官感受,因此摸臉的動作可能都是人類和動物的情緒反應。
2013年,英國杜倫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和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的一組研究員在《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員利用超聲波觀察胚胎,觀察到嬰兒在母體內已經有摸臉的行為。這項研究更發現,當她們的母親緊張時,肚中的嬰兒觸摸自己的左臉的次數會更多。
2014年,《Brain Research》期刊發表的另一項研究亦顯示,當人們焦慮和緊張的情緒時,摸臉的次數亦會增多。
另一方面,肯德基焦慮和相關疾患中心(Kentucky Center for Anxiety and Related Disorders)總監察奇雲‧卓文(Kevin Chapman)這樣解釋人類摸臉的行為:「人們觀察別人的臉部以辨識他人的情緒。觸摸臉部的動作,顯示人們很留意自己的臉孔和臉部表情。」
德國心理學家、萊比錫大學教授馬丁‧古倫沃爾德(Martin Grunwald)說,摸臉是「我們這個物種一種基礎行為」。隨著人們成長,摸臉變成一種習慣,難以戒除。
當疫病流行時,大家當然要減少摸臉,以避免病毒進入身體。有專家建議,當大家閒著沒事的時候,要為雙手找點事做,例如以雙手抱胸或握著減壓球等,當感覺可能會摸自己的臉的時候,就把手壓在大腿下。此外,大家也可以嘗試專注當下,進行正念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