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推計劃助濕疹兒童及家長紓緩壓力,教授:心理比皮膚問題嚴重
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據估計,本港有三成十四歲以下兒童受濕疹影響,人數超過十六萬。當家中有兒童患上濕疹,家長和兒童身心也會受到困擾,影響生活質素和家庭關係。兒童患者除了身體不適,亦會在社交上遭遇歧視及排擠,引至自我形象低落,影響心理發展,家長照顧病童時亦感身心俱疲。
香港大學在去年推行了本港首個為患有濕疹的兒童和其父母而設的親子身心靈健康課程「童心同行」,結果發現參與計劃的孩子和其家長的心理狀況均有改善。第二期課程計劃將在6月推出,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亦會參與其中,提供醫生面談和收集血液樣本,為兒童進行濕疹評估。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陳凱欣博士表示,濕疹影響兒童患者的全家活動,包括起居飲食和作息等,因為家長和小朋友也非常著緊,恐怕「食錯嘢」會引發濕疹發作。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則分享說,「濕疹是心理問題大於皮膚問題,90%病人只需做好補濕和少許藥物,便能控制得到。但偏偏絕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借助坊間的靈丹妙藥,幫助孩子『斷尾』,效果不如理想時,反而成為家長的『心魔』,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
以心理治療減低痕癢感
這項全港首個為患有濕疹的兒童及其父母而設之親子身心靈健康課程在2017年展開始,協助家長和兒童應付濕疹帶來的身心困擾。陳凱欣博士指,課程內容並不包括任何醫療建議,反而以心理角度為他們舒緩壓力,「工作坊並不是為了讓濕疹斷尾,而是讓家長和小朋友接受自己的生命中有濕疹。然後如何正面地面對它。」例如,課程會教導兒童認識自己的情緒、撫摸自己的皮膚、學習「正念呼吸法」和親子按摩等,製作粉紅色的「安靜瓶」更是參與兒童的最愛環節。
初步結果顯示,參與計劃的兒童之焦慮徵狀減輕,自我形象得到提升,以及父母的抑鬱程度也有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也獲得改善,包括濕疹的廣泛和嚴重程度降低、痕癢和睡眠滋擾情況減少。其中一位參加兒童一直視濕疹為魔鬼,令她感到困擾;參加計劃後,她發現「濕疹恐龍」也帶來好處,例如感受到家人的愛和支持等。課程亦幫助參與的家長不再執著病情,令情緒得到改善,整體生命力顯著上升。
開展第二期參與家庭招募
研究團隊在今年6月開始推出第二期課程,主要招募200對基層家庭患濕疹的兒童和家長。過往研究顯示,濕疹為家庭帶來的負擔比其他慢性皮膚病更重,低收入家庭礙於環境及社會等因素,面對的問題可能更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