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法國重力打擊浪費:減「剩食」稍見成效,繼而搶救「剩衣」,2020前立法禁止服裝品牌丟棄存貨

近年流行的「快時尚」備受批評,這類服裝以低價吸引消費者,不單時常傳工廠剝削勞工、製造環境污染等劣評外,快時尚更因為「過度生產」而增加環境的負荷。法國政府近年致力打擊浪費行為,減少市民浪費食物的政策初步見到成效,接下來,政府把目光放在較少人關注的衣物浪費問題,有意禁止服裝品牌丟棄未售出的新衣。

法國於2016年規定大型商場必須把未能售出的食物捐贈給慈善團體,不可丟棄或銷毀,當時是全球第一個頒布反浪費食物法案的國家。農業部表示,法案頒布兩年來,獲得很正面的成效,慈善團體收到的食物捐贈增加了22%,義大利、秘魯、芬蘭也相繼跟進。

在搶救剩食方面稍有效果後,政府打算開始搶救「剩衣」,也就是沒賣出去的新衣。

總理菲力普(Edouard Philippe)早前提出循環經濟改革綱要,其中提到,政府有意在2019年之前提出禁止丟棄未售出新衣的規定,可能強制服裝品牌與慈善團體建立聯繫,以便捐贈衣物。法國有些團體專門收集舊衣物,把狀態好的洗淨再出售或贈與有需要人士或團體,有破損的就做成抹布,最知名的團體之一就是Emmaus。

Emmaus副執行長法亞(Valerie Fayard)受訪時說,政府的意向是個好消息,從現在到明年,政府有足夠時間了解現況,包括每年有多少衣物被丟棄、服裝品牌處理未售出衣物的程序等。

近年流行的「快時尚」提倡快速更換衣服款式,容易導致大量廢棄物。丹麥電視節目Operation X去年調查發現,服裝品牌H&M一年可能燒毁高達12公噸的全新未出售衣服,H&M承認確有其事,但否認丟棄衣物是因為「過度生產」,聲稱只有不完全符合安全規範、不能販售也不能回收的產品才送去焚燒。另外,服飾零售品牌Celio近期也被發現丟棄衣物,在法國社群網路引起公憤。

環保組織Eco TLC表示,紡織業是僅次於石油業的最大污染產業,它涉及生產、原料,紡織、製造、設計、運輸、零售等環節,追求高速替換的快時尚,更讓這個輪迴持續加速,環境也因此承受更大的傷害;根據統計每年有1280萬噸的服裝垃圾,被運往美國的垃圾堆填區,估計到了2030年時,服裝業的碳排放量會比今天多出60%、也就是28億噸碳排放量。

快時尚的風潮席捲全球,香港和台灣也不能置身事外,來自世界各國,包括ZARA、Uniqlo、H&M、GAP,標榜快時尚的服飾店進佔市場。自這些品牌的運作方式有些共通點,包括所需出貨時間短、店鋪存貨少、商品滯留時間短、產品生命週期被大大提前、以及藉由大數據有效掌握消費者喜好、同時又平價等優勢,造就了其受歡迎地位。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現香港和台灣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有過度購買服裝的行為,過度消費正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些品牌在全球快速擴充店舖數量,生產量大增,但銷售量卻沒有跟上,結果大量「剩衣」變成垃圾,未來要如何從「垃圾」變成「資源」,法國已經開始採取行動。

除了透過法令限制不准時尚品牌丟棄衣服外,法國總理也在同一份循環經濟的報告中提到,在2020年之前,將會規劃相關法令來規定包括電器、電子設備和家具等,必須提供消費者有關「使用壽命」的相關資訊,以其及修復的可能性,這將會是一個「反浪費的戰鬥計劃」,鼓勵公司製造更強大耐用和可修復的產品。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