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拉薩迎來首個夏天,這裡再不是「無夏的區域」

一直以來,西藏是很好的避暑旅遊的地點。西藏高原山地氣候,冬寒夏涼,六、七、八月間吸引大量遊客。

然而,西藏首府拉薩今年錄得自1955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的溫度,首次「進入夏季」。冷飲和電風扇等,少有地成為熱門產品。

根據中國氣候季節劃分標準,一個地區的氣溫必須連續5天都超過攝氏22度,才能說是進入夏季,而拉薩今年6月25日至29日,出現連續5天達標,這為拉薩迎來「第一個夏天」。

除了拉薩首次入夏,西藏多個地區也迎來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包括貢嘎、尼木、加查等地區今年6月24日分別錄得達到31.0℃、30.1℃、32.6℃的最高溫度,亦打破這些地區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溫度。

這段期間,拉薩的雨量亦較平時減少於30.8%,是十年來雨量最低的一年,打擊農作物生長,當局已計劃製造人造雨。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副主任石磊表示,在氣候暖化的大環境下,西藏個別城市亦有可能達到入夏標準。

西藏緯度與武漢和南京相若,絕大部分地區是位於亞熱帶,但由於西藏所處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達4,000公尺以上,天氣嚴寒,雨量稀少,全年溫差很少,拉薩及一些地區,被稱為「無夏區」。

西藏過往沒有夏季,但僧侶也會有「結夏安居」或「雨安居」(梵語:varṣa,即雨的意思)的修行。由於印度雨季長達三個月,在這段期間,僧侶不會隨意外出,而會齊集一起修行。據了解,安居制度始行於印度古代婆羅門教,後為佛教所採用。

此外,由於在盛夏期間草木繁盛,蟲蟻眾多,僧侶怕出門踏傷蟲蟻和草木。所以僧侶夏天不出門,也是為了保護生命,並利用這段時間安居修行。西藏雖然沒有長長的夏季和雨季,但僧侶仍然會實行「結夏安居」或「雨安居」。

由於西藏氣候不適合大部分農作物生長,加上交通不便,藏人很少吃到蔬果。僧人跟一般平民一樣,以糌粑、酥油茶、甜茶、奶渣、青稞酒、牛羊肉等作為主食,這些歷來都是藏族人民的傳統食品。

藏傳佛教對僧尼的飲食有着自己的規定,最重要風乾的生肉。乾肉的製作方法極為簡單,首先將肉切成條狀風乾,待水分全部蒸發後將肉乾儲藏起來,食用時用刀割下即可。此外,他們只吃「三凈肉」,何為「三凈肉」?就是不見、不聞、不疑,即非親眼見這些肉類被屠宰;不聽見動物被殺時哀叫的聲音,還有這些動物不會「疑為己殺」,即要肯定他人不為自己而殺生。

傳統上,藏傳佛教僧侶只吃牛羊肉,不會吃飛禽、魚類、驢、馬和狗肉等。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