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南韓母親在虛擬世界與逝去的女兒重聚,得到一刻安慰,也感動了觀眾。科技創造的現實越來越逼真,影響如何預計?

在南韓首爾的「晚霞公園」,六歲的小女孩乃妍從樹叢後走出來,對媽媽說:「妳去了那裏?我很掛念你。你記掛我嗎?」

身為四子女的母親張智順見到愛女,眼淚奪眶而出,說:「我也很掛念你,乃妍。」

事實上,乃妍沒有在場,母親只是身處一個錄影廠,戴著一個頭戴式顯示器和觸感手套,在虛擬世界中和乃妍再次見面。這感人的一幕,不但令她丈夫和三位子女不禁流下淚來,連在場的工作人員也一起哭了。

今年2月6日,南韓MBC電視台播出特輯《遇見你》(I Met You),講述電視台如何透過電腦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和視覺效果(Visual effects,簡稱VFX),配以現時南韓最尖端的人工智能合成技術,協助張智順與她三年多前病逝的女兒乃妍再次見面。影片上載至社交媒體,一周內有多達1,300萬人次觀看。

MBC紀錄片製作團隊為了這個節目,採訪了多位希望實現願望的人。2016年的秋天,工作人員遇到了剛失去愛女的張智順。乃妍最初發病,只是頸部腫脹和發燒,家人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經醫生檢驗後,才發現她患上白血病。一個月後,乃妍便因病不治離世。

三年以來,張智順的家中,到處貼滿乃妍的照片,每個月也會帶同乃妍最喜歡玩具,到乃妍靈前致祭。此外,她手臂上紋上乃姘的名字和出生日期,每天都會戴著一條裝著女兒骨灰的頸鍊。

張智順說,她最大的願望是可以再次與女兒乃妍再次見面,煮她最愛吃的海帶湯,這也是南韓人生日時經常吃的食品。

MBC電視台的製作團隊與國內頂級科技公司VIV Studio合作,分析了家人的訪談、照片和拍下的影片,根據這些數據,與乃妍年齡相若的小孩比對,模擬出乃妍的影像,再以最新的人工智能語音合成技術,用同齡孩子的聲音配音,令模擬影像能與人作簡單的對話。

經過大半年時間的努力,張智順終於能夠和女兒再次「見面」。她說:「雖然只是短暫的見面,但這一刻我真的很高興。」她也希望這個節目能協助其他失去至親的人與死者重聚。

該節目的監製金鍾宇說:「這個節目的重點,是親人表達對死者的懷念,而非要複製逝去的人。」電視台計劃在三月間會播出節目的第二輯。

然而,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科技倫理學家柏雷‧惠特比(Blay Whitby)擔心會引發道德的爭議,他說:「我們不知道以這種方式讓人與死者重聚對當事人有甚麼心理影響。問題在於製作人是否利用他人的傷痛以增加收視率。」

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心理學院的艾迪‧梅菲(Eddie Murphy)指出,虛擬現實或許可以協助人們撫平失去至親的傷痛,但須配合適當的支援。梅菲說:「虛擬實境是心理治療的一個新興領域,例如在體驗治療法(exposure therapy,或稱暴露治療法)中,有治療師採用虛擬實境協助美國的退伍軍人,但須有心理學家在場提供支援,而不只是製作人員和攝影師。」

另一方面,普林斯頓大學腦神經家邁克爾·格拉齊亞諾(Michael Graziano)說:「既然當事人已知道親人已死去,也接受這只是虛擬的替身,也沒有甚麼不當和有違道德之處。」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全球首份AI生成報紙誕生 利弊有待驗證

今年3月18日,意大利報章《頁報》(Il Foglio)新增了四頁特刊,刊載約二十篇報道和三篇社論,涵蓋當日大事、文化、辯論觀點及外交政經議題。然而所有文章均沒有署名,但註明:「本文內容由以人工智能(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