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共融社會】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他們在生活上如何努力促進以巴融和?

20161129-p044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的衝突雖然持續半個多世紀,但不少人其實不斷努力促進以巴人之間的瞭解。

在耶路撒冷西南哈達薩隱柯林醫院(Hadassah Ein Kerem Hospital), 一位58歲的病人躺在手術床上,阿拉伯裔的以色列技術總監馬薩瓦(Siham Sheble Masarwa)正帶領一隊醫療專家團隊負責整個手術,成員有猶太人,亦有阿拉伯人。

達薩隱柯林醫院原址是一條阿拉伯村莊,1948年被以色列軍攻入,所有阿拉伯村民逃離。今日,在這所醫院內,猶太人、阿拉伯人及巴勒斯坦人員工,一同為病人提供治療。

阿拉伯裔的以色列醫生馬薩瓦
阿拉伯裔的以色列醫生馬薩瓦

在心臟科病房,駐院醫生拉沙德.裡澤克剛加入團隊 。裡澤克是巴勒斯坦人,今年32歲,在埃及開羅大學修讀醫科。他的祖母10年前因心臟病發,但由於巴勒斯坦境內沒有心臟科治療,終於失救死亡,當年65歲。經歴此事後,他立志要做一位心臟科醫生。

在隱柯林醫院,裡澤克以阿拉伯語跟巴勒斯坦病人溝通,為他們提供服務,病人大部分由西岸轉送而來,由巴勒斯坦當局支付醫療費用。自2015年,當局已花了2,050萬鎊,讓西岸及加沙的病人轉到東耶路撒冷的醫院接受治療。

他每日花三小時駕車竹往返,他說:「最麻煩是要通過檢查站。我每天四時離家,七時才到達醫院。」他補充,「我們不能乘塔公共交通工具,當其他人聽見他以阿拉伯語跟太太通電話,都緊張起來,有些人不與他同坐,亦有人下車。」

甄選他出任駐院醫生的哈伊姆.羅丹教授(Chaim Lotan),他希望藉此加強巴勒斯坦與以色人的聯繫。

20161129-p046

上文提到的那位阿裔以色列專家馬薩瓦醫生的兩位小孩都在耶路撒冷馬克斯萊恩合作學校(Max Rayne Hand in Hand School)就讀,該處位於猶太及阿拉伯社區之間的「綠線」上。該校可是以色列境內最大的阿拉伯-猶太文教機構,學生有猶太教、基督徒及回教徒。

校長納迪亞.卡娜妮是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她說:「我們不是化解衝突,而是想尋求改變。」她的同事納迪亞拉.侯賽因是阿裔人士,在校任敎9年,她的班上有10位回教徒、5位基督徒及4位猶太人學生。她相信猶太人及阿拉伯人一同上課,是大家和平生活的重要一步。

20161129-p047

現時馬克斯萊恩合作學校在以色列有6間分校,但輪候入讀的學生有200人,辦學機構希望開辦15間融合的雙語學校,藉此建立一個包括以色列人及阿拉伯人的社區。

此外,還有不少民間組織則長期致力促進兩族的瞭解,一個由猶太人及阿拉伯人組成的團體Sikkuy ,兩年來組織旅行團,安排猶太人前往阿拉伯人的市鎮參觀,單在剛過去的齋戒月,已舉辨了50個類似的旅遊團,安排了1,500位人士參觀10條阿拉伯人的市鎮或村莊。

雖然上月發生了特拉維夫市集的襲擊事件,該機構總監加里.雷(Gili Re’i )表示:「的確是有人退出,但數目並不多。」

另一個創業組織,創辦人包括以色列的回教徒和猶太人。組織在兩年前開設了澤頓創投基金(Zaitoun Ventures),協助及支援猶太人及阿拉伯的創業者,並該與以色列及阿拉伯商界合作,專門協助西岸以至中東的科技公司。該公司首年已投資了1,400萬英鎊,預計本年投資額會增加至7,500萬英鎊。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圖片來源:Canva

【生活智庫】研究顯示東非飲食法可減低慢性疾病風險

全球化和都市化令不少地方的生活模式和飲食習慣都趨向西化。一項新近的研究發現,東非鄉村居民將傳統膳食轉為西方飲食,令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變差。相反,飲食西化的城鎮居民改吃以蔬食為主的傳統地道膳食,短短兩星期可見改善健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