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愛你】 沒有季節的小墟,誰比誰更快樂? 單親視障爸爸阿Lam:我看不見,但我的孩子絕不缺欠
《沒有季節的小墟》是日本大導演黑澤明於1970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電影講一個智障的孩子,幻想自己是個電車司機,每天模仿電車聲音,準時在貧民窟垃圾場邊風雨無阻地開着虛無的電車,心懷着對未來世界的美好希望,他比其他人缺了一點兒智力,卻是貧民窟裡最快樂的人。《活一番》父親節特輯訪問了單親視障爸爸阿Lam和兒子峰仔,瞭解究竟看不見?還是看得見更多?
《沒有季節的小墟》是日本大導演黑澤明於1970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電影講一個智障的孩子,幻想自己是個電車司機,每天模仿電車聲音,準時在貧民窟垃圾場邊風雨無阻地開着虛無的電車,心懷着對未來世界的美好希望,他比其他人缺了一點兒智力,卻是貧民窟裡最快樂的人。《活一番》父親節特輯訪問了單親視障爸爸阿Lam和兒子峰仔,瞭解究竟看不見?還是看得見更多?
這個星期天(6月18日)是父親節,受中國人傳統思維影響,父親角色側重於賺錢養家,致令不少父親沒想過究竟自己可以教孩子甚麼?陳明明老師在香港鄧鏡波書院任教三十六年,由教師晉升至副校長,年前退休。出於對孩子的愛,陳老師將教師可以教學生甚麼的思考延伸爸爸可以教孩子甚麼。
香港社會同時受中西文化影響,令男士(父親)兩邊受壓,一方面擺脫不了傳統的思維,要求父親辛勤拼搏,「擔起頭家」,另一方面要與時並進,爸爸不僅要分擔家務的擔子,還要學習放下身段,多與太太、兒女溝通。為表達對父親的敬意、謝意和愛意,「活一番」特別找來三位「非常父親」在這星期與讀者分享他們的育兒心法。他們分別是力撐兒子成功踩單車穿越3106公里撒哈拉沙漠的Uncle Alan、退休老師陳明明和單親視障爸爸阿Lam。
今天由Uncle Alan的故事說起。
坊間的說話技巧課程多不勝數,收費也不便宜,但仍然叫人趨之若鶩。說話是否吸引,可說是現代社會衡量成功的重要指標。事實上,在生命的頭幾年,我們都被教導說話,也是一個孩子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指標。然而,聽力是同樣重要的,有些時候是更重要的技能。可是, 聽的能力往往被人忽視。社會上的聆聽技巧課程也並不多見。從小, 成人會教導我們好好聽父母和師長的話。然而,我們中間很少有人懂得真正聆聽。能積極且有紀律地聆聽, 有助我們檢視自己聽到的信息,從而改善我們的決定。
日前,香港女教師曾燕紅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頂,成為首位登頂的香港女性。曾老師「講得出,做得到。」為身教學生而堅持承諾,令人感動。珠穆朗瑪峰令不少登山者著迷,亦誕生過不少傳奇。
傳統的教育觀念正受盡時代的洗禮,有的逐漸被歷史淹埋,有的還在掙扎。如何愛學生,如何才算教得好,都似是雲霧中東西,朦朧一片;不管甚麼,大家只是盯著「起跑線」!
四位台灣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的老師來港參與「舞動所能」工作坊,從老師搖身一變成為學生,角色轉變,思路轉變,重新體會「舞蹈」與「學習」。
Alessi 為推動「舞動所能」馬不停蹄,剛完成上海的國際舞蹈研討會,便來港帶領「舞動所能」導師工作坊,班上的同學能力差異甚大,有專程從台灣和日本來的專業舞者、有智障的舞蹈初學者、有坐輪椅的參加者。真的人人皆可舞嗎?
若你坐在一所建築物門面,靜下來看幾分鐘,你會發現有人急著走過門,有人為他們背後的人敞開大門。是甚麼讓人決定為身後的人抓住門?
朋友有助降低生活壓力,心理學家稱這為「社會緩衝」現象。壓力影響生活甚至生命,可以為我們紓壓的朋友,他們的角色十分重要。朋友如何令人平靜下來呢?隨便一個朋友可起作用,還是特定的一個朋友?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社會緩衝」現象?
作為父母,你是否希望保護孩子免於痛苦?若果答案只是一個全面的肯定, 那我得告訴你,重點實在錯置了! 父母必須重新思考, 保護孩子免受一切痛苦, 是否你的全部責任?生命不能沒有風浪,作為父母的最艱苦卻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就是訓練孩子們懂得面對和承生命的風浪。
香港教育制度以學業成績將學生分為三個組別,就是一般所謂的「Banding」。收取最多第一組別(Band 1)學生的中學, 在各種學界活動和比賽中橫掃各種獎項。 中游的學校也力爭上游,希望擠入「Band 1」行列。收取最多第三組別(Band 3)學生的中學則往往被遺忘,彷彿可有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