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家,讓學校成為學生、老師的家,讓我們的家成為真正的家──心靈教育導師張仕娟談「學與教的終極關懷」
編按:在事事講求經濟效益的香港,不少人早已意識到心靈的貧乏。當「贏在起跑線」變成了主流價值,本文作者張仕娟老師強調教育工作者須讓學生相信自己「好」,而其中一個要領是「學習欣賞和稱讚」。
編按:在事事講求經濟效益的香港,不少人早已意識到心靈的貧乏。當「贏在起跑線」變成了主流價值,本文作者張仕娟老師強調教育工作者須讓學生相信自己「好」,而其中一個要領是「學習欣賞和稱讚」。
全身充滿藝術及表演細胞的廣告人劉兆璋如果不是因為經歷大病和開腦手術導致肢體癱瘓,她幾乎肯定是戲劇界的大紅人。劉兆璋曾當演員,在90年代初黎明及周海媚主演的《回到未嫁時》中飾演角色「靚靚」時廣為人知,其後在新城電台主持深夜節目《靚靚心野野》,又當演唱會監製。可惜,當年她太過拚搏,患上腦溢血中風,先後兩次進行腦部手術,昏迷3個月,命保住了,最終左邊身驅還是動不得。那年,照顧她的媽媽在其懷中逝世,對她打擊很大,她卻沒有氣餒,「我知道媽媽想我繼續活下去,所以我不會放棄;我知自己一定有用,每個人都會有用。」
從神經科學到哲學和經濟學,不同領域的學者揭示,令你快樂的秘訣。八月份,歐洲的一份報告證實了許多人長期以來的懷疑:學者比一般人承受更大心理健康風險。大約五分之一學者遇上精神健康障礙,如抑鬱症或壓力相關問題。皇家學會和威康信託基金共同發表的報告,確定了環境風險因素,如工作量大,缺乏工作保障和管理層支持是當中的原因。但是,學術界本身可以做些什麼來提高他們自己的福祉呢?從哲學到神經科學的學者都分享如何尋找幸福感。
當其他題材的書籍銷量不斷下降,有關精神健和成長類的書籍銷量在 2017年與去年同期比較上升了13% 。英國「正念大趨勢」沒有冷下來的跡象,當書架上其他種型的書籍銷售開始放緩,有關心、身、靈健康的書籍仍然熱賣中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很關心身邊的事,而有些人卻甚麼也滿不在乎,甚麼也沒所謂?最近有研究揭示了為什麼有些人對任何事也漠不關心。
你經常說的話,決定你的快樂和命運。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談話去瞭解一個人的心態。你不妨錄下自己一些平時說話,留意平常很易忽略的口頭語和語氣。多說正面的話是使生活更美好的實用方法。若我們多對自己和別人說一些正面的話,人會變得更積極開朗。研究顯示,一個表現優秀的領袖發表積極發言(支持,讚賞,鼓舞)是消極言論(批評,否定,矛盾)的五倍。
年前突然喪夫的Sheryl Sandberg與好友心理學家Adam Grant合著新書《Option B》,透過分享自身經歷和心理學研究分析,提出助人走過難關的七大方法!
不經不覺間已參加「Mindful Joyful Parenting 正念父母」共修兩年多了,每次放工後都是帶著倦怠的身軀到來,但總是帶著滿足喜悅的心回家!主持人Christine希望我寫點文章與大家分享,我隨口答應了。
2014年7月,我創立了「正念父母(Mindful Joyful Parenting)」共修團體,每月與父母共修一次,每次均有特定主題。今年3月那次主題是「編造故事」,由我和同修楊國強教授(KK)構想。
作為父母,你是否希望保護孩子免於痛苦?若果答案只是一個全面的肯定, 那我得告訴你,重點實在錯置了! 父母必須重新思考, 保護孩子免受一切痛苦, 是否你的全部責任?生命不能沒有風浪,作為父母的最艱苦卻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就是訓練孩子們懂得面對和承生命的風浪。
千百萬年來,人類不斷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今天正是個慶祝快樂的特別日子!自2013年,聯合國將3月20日定為國際快樂日,還於2015年宣佈17個持續發展目標,希望「消除貧窮」、「減少不平等」和「保護地球」,令全球人類更幸福、更快樂。今年,聯合國還找來「十分勁」的藍精靈擔任宣傳大使,宣揚快樂。何不趁 2017年的國際快樂日,實踐幾個簡單行動,啟動快樂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