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家,讓學校成為學生、老師的家,讓我們的家成為真正的家──心靈教育導師張仕娟談「學與教的終極關懷」
編按:在事事講求經濟效益的香港,不少人早已意識到心靈的貧乏。當「贏在起跑線」變成了主流價值,本文作者張仕娟老師強調教育工作者須讓學生相信自己「好」,而其中一個要領是「學習欣賞和稱讚」。
編按:在事事講求經濟效益的香港,不少人早已意識到心靈的貧乏。當「贏在起跑線」變成了主流價值,本文作者張仕娟老師強調教育工作者須讓學生相信自己「好」,而其中一個要領是「學習欣賞和稱讚」。
編按:佛門網感謝潘湘湘女士的分享,並感謝梁錦萍女士撰文。特別感恩潘女士的無私。她在信裏這樣說:「今天我將這件傷痛的事情說出來,希望讓我們家裏的悲劇,成為別人家庭的祝福!」祝願大家都收到這份真摯的祝福。
4月30日適值創意書院開放日,新生舊生聚首一堂。與天明訪談的兩個小時之間,有數十位學生主動走過來與他聊天,暢談近況。
我們對星期五總有一個期盼,因為這標誌周末的開始。心理學研究也發現,人們經過了藍色星期一、高效星期二,又捱過了最容易出亂子的星期三和星期四後,星期五可謂是黎明前的黑暗:人們雖然很疲勞,但是會打起精神來解決問題,以迎接快樂的周末,因為這番心情,不少人在這一天也高呼TGIF(感激上天,今天是星期五了!)來激勵自己一番。
編按:「你黐線㗎」、「你係咪有病」……這些會不會是你的口頭禪?對於精神病,我們除了從媒體報道「認識」之外,究竟有多了解?一群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說書人」,與我們分享經驗。
正覺中學中四級學生房嘉朗及李志謙編寫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式(app)鼓勵香港人每日行善,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傳播「選擇善良」的信息!
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樹能力來評斷一隻魚,他將一輩子相信自己是個笨蛋。」 台灣 「 雜學校 」 創辦人蘇仰志有感傳統教育制度和課程扼殺了不愛或不擅讀書的小孩的價值和發展,於是創立這所學校,並啟動眾籌,實現「自己學校自己建」的理念。
不經不覺間已參加「Mindful Joyful Parenting 正念父母」共修兩年多了,每次放工後都是帶著倦怠的身軀到來,但總是帶著滿足喜悅的心回家!主持人Christine希望我寫點文章與大家分享,我隨口答應了。
2014年7月,我創立了「正念父母(Mindful Joyful Parenting)」共修團體,每月與父母共修一次,每次均有特定主題。今年3月那次主題是「編造故事」,由我和同修楊國強教授(KK)構想。
一份信念和一個夢想將兩班從未在起跑線相遇的年青人結連在一起,一班是來自國際學校的尖子,一班則是被評為band 3(代表成績不佳)學校的學生。他們既是出資者和受資助人的關係,也是夥伴,又是互相學習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