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欣賞的真正目的,是建立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及,我們在稱讚人時要避免隨便說:「你好叻仔呀」、「你是一個出色的龍門啊」有讀者朋友問可否解釋一下,因為不少人都認為讚人「叻仔」、讚人出色很好。有甚麼要考慮的呢?
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及,我們在稱讚人時要避免隨便說:「你好叻仔呀」、「你是一個出色的龍門啊」有讀者朋友問可否解釋一下,因為不少人都認為讚人「叻仔」、讚人出色很好。有甚麼要考慮的呢?
12月12日大約十時,家庭 WhatsApp 群組中有一個消息。這是一條YouTube 連結,標題是「2022學界足球D1 A-Grade 決賽。不久,又有一則電視新聞的連結:「港九學界足球:聖若瑟互射十二碼挫男拔奪冠。
跟Fr. Chris合作舉辦了不同種類的工作坊,無論主題是甚麼,他都會提及慈悲,他說慈悲是人類最重要的東西。一直以來,我以為自己很理解慈悲,能感受到慈悲的能量,清楚慈悲在身體裏的感受。
我們自小被灌輸道德判斷,以好壞、對錯來判斷人事物。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做了不吻合自身價值的東西時,我們便判斷為「做錯」,然後生起內疚的情緒。內疚聚焦於行為,指「我做錯了事」、「我犯了錯誤」、「我做得不好」、「我不應該這樣做」……它是一種自我意識的情緒。
昨天清晨(2022年11月1日)《非暴力正念溝通 活出生命力量》共修讀書會的第二天,我們誦讀衍空法師為此書所作的序言。當聽到「她那弱小的軀體永遠令人擔心,可是這麼多年了,仕娟還是那樣子,繼續不斷地朝她靈性成長的道路而堅持。」
受香港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應用社會科學系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之邀,分享「如何透過正念和非暴力溝通建立親密關係?」。在構思此講題之時,我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家人為你做了一些服務,你有沒有向他/她表達感恩或欣賞呢?」有人回答說沒有,原因有三:第一,因為是家人,互相照顧,服務彼此是應該的;第二,因為怕尷尬;第三,以為我不說,家人也可以感受到的,因此心照不宣了。
我們的機構「正念喜悅生活」將於本年十月底推出「非暴力正念溝通 活出生命力量」課程系列之「療癒傷痛」專題單元,九月中便開始推出廣告招募學員。與此同時,我們兩位導師(Fr. Chris 和我)也細緻預備教學內容了。
學習過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的朋友都會同意:學習NVC不難,但要在生活中把它應用出來則很難。為甚麼呢?
近日與朋友、同修和學員分享,發現原來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就是常常想要去探望親人和朋友,內心卻沒有力量去做。如果做,則要花很大的力氣,過程也不享受。
很多人都問為甚麼叫非暴力溝通而不改做其他名字?「非暴力」是馬歇爾刻意選用的一詞,他是引用甘地的口號,指的是當暴力從心中消除時,我們慈悲的本質便自然而然地呈現。非暴力,梵文是「ahiṃsā」,意思是「不害」, 即是不為自己、他人、生命帶來傷害。「不害」是印度一種古老的非暴力生活方式,它有兩個層次:指的是在「行動」與「意識」中不傷害任何生命。
在上文中提及,我在法國梅村靜修的兩個月中,最大的啟發是無論做甚麼、說甚麼、想甚麼,最重要是看能否創造更多的慈悲與理解。今天,我與大家分享非暴力溝通對於創造慈悲與理解又是怎樣的呢?
三個多月沒有與大家「見面」了,因為我來了法國梅村靜修,下一站還要到波蘭進行非暴力溝通培訓師認證前期考核(Pre-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