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是監獄,是容許並接受學生犯錯的地方──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副校長劉天明分享與年輕人相處之道
4月30日適值創意書院開放日,新生舊生聚首一堂。與天明訪談的兩個小時之間,有數十位學生主動走過來與他聊天,暢談近況。
4月30日適值創意書院開放日,新生舊生聚首一堂。與天明訪談的兩個小時之間,有數十位學生主動走過來與他聊天,暢談近況。
在歐洲小國安道爾(Principat d’Andorra)的大衞∙阿吉拉爾(David Aguilar Amphoux)天生沒有右前臂。五歲時,他首次發現了樂高(Lego)積木的世界。在這裡,可以拓展很多可能,也沒有人介意他身體的殘障。
我是傳媒工作者:不應只敲喪鐘 更需敲響防止自殺的警鐘
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最近就自殺新聞報道及網上信息發佈編輯了一本建議手冊(中英文版可在此下載:http://csrp.hku.hk/media),鼓勵並協助傳統媒體及網路媒體作出負責任的報道。
泰國曼谷午飯時段,在各大商場和百貨公司內,排隊的不是顧客,而是各家食物外賣公司的派送員,他們收到了食品,立刻將熱騰騰的餐點送達客戶手上。
每年8月,「聖牛節」(Gai Jatra)大人小孩都穿上各種特殊的衣服,打扮得怪模怪樣,在市內大街小巷遊行,還有奏樂歌舞。
歴來各種文化都對臨終的夢境或幻象十分好奇,甚至賦予某些神聖的意義。《紐約時報》較早前一篇專題報道引述研究人員指出,了解這些夢境有助醫護人員更加明白病者的需要,讓臨終病人安然離世。
18歲的尹昀源是南韓抱川市一位高中學生。 去年寒假,他與十位青少年被送往茂朱郡的國家網癮治療中心,參與為期27日的「網路夢想村」治療營。他由前一年暑假開始,每天花14小時玩電腦遊戲,開學以後,每日仍然花12小時玩遊戲或網上聊天。
編按:「你黐線㗎」、「你係咪有病」……這些會不會是你的口頭禪?對於精神病,我們除了從媒體報道「認識」之外,究竟有多了解?一群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說書人」,與我們分享經驗。
近數十年來,「正念治療」(Mindfulness Therapy)於各地蔚然成風,而正念禪修(Mindfulness Meditation)和「身心醫學」(Mind / Body Medicine),亦成為醫學研究的注目焦點;研究員相信,心理因素對身體健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香港心繫心生命教育基金創辦人李昕早年因為接連經歷喪親之苦,走出陰霾後,積極推動生命教育,還與爸爸組成義工父女檔,將音樂送到老人家或病人耳邊,傳播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