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師父問我:「如果有人跟你說:『Christine,你的分享很感人,很動聽,很有啟發性!』你聽後會有何感覺和反應?」我答:「我當然會感到高興和滿足。」「若果別人跟你說:『你的分享很無聊,很沉悶,毫無啟發性!』你又會有何感覺和反應呢?」他再問。「我會感到不舒服,也會難過和疑感。」我回應說。
您是否在生活中遇上親人、朋友、同事無意識地說話,囉唆兼乏味,沒完沒了地數算陳年往事,而您感到不知所措,想打斷又怕破壞關係?
我每天靜坐、祈禱、交托,祈求上天憐憫。我碰觸了很深的內在,感到很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被批評,害怕無面子,害怕被拋棄。我感到壓力,很想逃避。
上文提及我在探問:「為何我要那麼用力去表達?」「除了發現『表達』和理『理解』是我當下很重要的需要外,還有甚麼嗎?」
上文提及我為某機構帶領一個網上課程,上了第一堂後,我們覺得這是相當不錯的一堂課,卻沒料到收到對方「官腔」、「冰冷」的回饋…⋯我於是致電對方傾談,我發現雙方對理解「單向」存有差異,以及對參加者的要求也存有差異。
編按:作者是非暴力溝通實踐者及分享者、梅村正念學院正念導師培訓畢業生。2010年起跟隨梅村(Plum Village)修習正念,現為香港梅村同修。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釋放自己,不壓抑對和平互動很重要,值得我們深思。
5月20日,我和Dennis 接受香港電台《訴心事家庭》訪問,主題是正念家庭和非暴力溝通。節目主持人杜雯惠小姐期望我們從家庭中的暴力溝通說起,然後談非暴力溝通,接著再談正念家庭。生活中實在存有太多的暴力溝通吧,兩個小時的節目裏,我們還是在談暴力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