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非暴力正念溝通--活出生命力量》的初稿誤被發放到一個二百多人的群組裏,發現時,已超過時限,發放者已不能作「Delete for everyone」了。此事引來我一時的情緒,擔心、焦躁、手足無措⋯⋯
因著新書《非暴力正念溝通——活出生命力量》發佈,我們很榮幸邀請到衍空法師與我們一起舉辦「諒解與放下」的講座。為此,我不斷在沉思甚麽是諒解?怎樣叫放下?生命總會回應我們所求!它藉著生活經驗告訴我答案。
與人分享正念和非暴力溝通,我通常都會由道德判斷開始。道德判斷是基於對錯、好壞、應該不應該而作的判斷(下面簡稱「道德判斷」為「判斷」)。為甚麼我會由判斷開始?因為判斷影響我們實在太大了,然而我們受了影響卻未有所覺知。
上文談到判斷是衝突的根源,判斷障礙連結,障礙理解,障礙溝通,障礙我們的生命流動。我們早已習判斷,判斷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何面對判斷?這便是重要的課題了。
某天,師父問我:「如果有人跟你說:『Christine,你的分享很感人,很動聽,很有啟發性!』你聽後會有何感覺和反應?」我答:「我當然會感到高興和滿足。」「若果別人跟你說:『你的分享很無聊,很沉悶,毫無啟發性!』你又會有何感覺和反應呢?」他再問。「我會感到不舒服,也會難過和疑感。」我回應說。
您是否在生活中遇上親人、朋友、同事無意識地說話,囉唆兼乏味,沒完沒了地數算陳年往事,而您感到不知所措,想打斷又怕破壞關係?
我每天靜坐、祈禱、交托,祈求上天憐憫。我碰觸了很深的內在,感到很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被批評,害怕無面子,害怕被拋棄。我感到壓力,很想逃避。
上文提及我在探問:「為何我要那麼用力去表達?」「除了發現『表達』和理『理解』是我當下很重要的需要外,還有甚麼嗎?」
上文提及我為某機構帶領一個網上課程,上了第一堂後,我們覺得這是相當不錯的一堂課,卻沒料到收到對方「官腔」、「冰冷」的回饋…⋯我於是致電對方傾談,我發現雙方對理解「單向」存有差異,以及對參加者的要求也存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