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照顧患末期癌症、身體痛楚又害怕死亡的年老母親?修習真愛之減輕痛苦
上文分享了修習真愛的「捨」,包容、接納的一點體驗。此文將分享真愛的「悲」,為自己和他人減輕痛苦的意願和行動。當看到別人受苦,特別是我們所愛的人,我們都很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減輕痛苦。可是,我們越愛的人,我們越難幫助,因為看著他們受苦,很容易引發我們自己的痛苦。
上文分享了修習真愛的「捨」,包容、接納的一點體驗。此文將分享真愛的「悲」,為自己和他人減輕痛苦的意願和行動。當看到別人受苦,特別是我們所愛的人,我們都很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減輕痛苦。可是,我們越愛的人,我們越難幫助,因為看著他們受苦,很容易引發我們自己的痛苦。
上文分享了前往法國梅村參加三個月秋季禪營的頭一個星期,我體驗了真愛的滋味,無意中體驗了修習真愛的一種方式。今天我很希望在此與大家分享。
活了半百,經歷種種後,領悟到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是真愛。可是,甚麼是真正的愛?之於我,它是陌生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師長、朋友,或多或少都因無明而難以呈現真愛,我們因而缺乏真愛的體驗。
半個月前,與一位好友相聚,他極力向我推介:「有一套片很適合妳用來做正念父母的工作坊呀!妳一定要看啊!」這是一個台灣的單元劇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果然,這片給我很多的「刺激」,至今兩個星期已過,還在激蕩我心。
帶領了多場的正念與非暴力溝通的講座、工作坊和課程,接觸了無數的家長後,幾乎印證了一個事實,便是與孩子產生衝突、角力、糾纏的當兒,父母的焦點大都是放在孩子身上,或想解決問題,甚少在當下返回內在去察看和感受自己,很容易順隨自己慣性作反應,或指責、或訓斥、或控制、或解決、或解釋、或建議、或修正、或否定、或安慰⋯⋯
自從接受了黃維仁博士《親密之旅》的培訓後,他的幾句金句不斷浮現心中:「你不能改變任何人,包括你自己,除非當一個人感受到愛!」、「一個真正高品質的親密關係,需要經過誤解、傷害、饒恕、修復後才能建立起來。」、「要學習增加譲人感到愛的能力,減少傷害人的機率。」
早前,與五個非牟利機構(NGO)聚首一堂分享心得。在交流期間,他們邀請我帶領一場「非暴力X正念溝通」工作坊,以幫助他們面對內部的溝通問題。
今年8月辭去自己一向醉心的工作後,認識我的人無不驚訝。得知我是想專注發展非暴力溝通與正念的結合時,繼之而問的是:「甚麼是非暴力溝通(簡稱『NVC』)?」
1月23日早上5時,我與多位美籍華人天主教教友在線上共修。我帶領大家練習梅村的修習,引導大家去感謝身體每一個部位和器官。雖只有短短二十分鐘,卻為大家帶來「驚喜」,他們的「驚喜」卻引來我的「驚訝」!他們分享說:
一次,我們有共修時,我們探討「怎樣面對和跨越痛苦?」的課題。我被問及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離婚初期的情景:日夜以淚洗面,感到暗淡無光,極痛之時,卻靈光乍現,看見「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