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困境和衝突時,轉個角度看,這個世界就不一樣了
生活中,我們也許受思想的限制,於是看不到轉機,覺得前景暗淡無光,找不到生命出路。在困境中或衝突時,如果懂得換個角度來看,可能豁然開朗,找到出路和轉機。
生活中,我們也許受思想的限制,於是看不到轉機,覺得前景暗淡無光,找不到生命出路。在困境中或衝突時,如果懂得換個角度來看,可能豁然開朗,找到出路和轉機。
二十一天正念「覺.醒」工作坊,轉眼間來到第十九天,這天我們修習接觸大地,主題是「希望」。我們相信生命是與我們站在同一陣缐,它不會與我們作對。
做父母的很多時候以為孩子小,很多事情他們不會明白,於是不坦然相告,尤其是家中的困難、問題或不幸。然而,孩子的感覺是多麼的敏感、銳利,如果不曾親身經歷,我怎麼也不會相信只有一歲半的女兒,竟能理解家變發生,會在情感上為保護媽媽而隱藏自己內心的需要。
上文談及在衝突情境中,我們很容易產生慣性反應,敵化對方,對信息亂作解讀,編造故事,阻礙對事實的理解,與人與己與物失去連結,失卻當下,難以作出適切的回應。化解衝突,很重要的是能在衝突當下保持冷靜,且要學會說清事實,不作評論和偏差解讀。此文就特別探討,如何去除評論,進行觀察,說清事實。
疫情下,家人困在一室,易生衝突,對衝突不懂處理或處理不好,很容易會演化成暴力和仇恨。化解衝突是非暴力溝通(簡稱NVC)的重要課題。NVC創辦人馬歇爾博士說,根據他自身的經驗,幾乎任何一種衝突都可以用NVC來化解。疫情下,分享NVC化解衝突,也許特別具意義!
我認識一些來自單親家庭的朋友,他們最感痛苦的不是父母離異,而是因為單親而不敢坦然、害怕別人眼光。迴避最令人痛苦,最耗盡能量。為此,我從自身做起,不諱言自己的遭遇,更在女兒當前坦然回答別人對家庭狀況的探問。
【正念父母】專欄最初幾篇文章的主題是「成為孩子的同行者」。這個題目總讓我覺得有點父母領航的味道。事實上,父母領著孩子,尤其孩子小時,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有沒有想過小人兒可以成為父母的情緒領航員?孩子也可以是父母的禪師!我就有過親身經歷。
現今父母不易當,當今孩子更不易,必須要有高度的意識,才不致被情緒困擾。上星期周末「Vast Sky共修團體」舉辦的《感恩每一天家庭正念退修營》更印證了我的觀點。這個退修營要求雙親必須陪同子女出席參與,活動有全家一起參與的,也分別有夫婦組、小學組和幼稚園組。
「死人巴士咁耐都唔來㗎,巴士公司做咩架?」孩子等巴士等了不夠兩分鐘便煩躁地嚷著,又不耐煩地離開排著的隊伍,在巴士站「騰來騰去」⋯⋯在旁的媽媽覺得孩子的反應是很不合情理,只等了一兩分鐘就「瓜瓜嘈」,十歳人仔怎可以這樣沒耐性,這樣沒禮貌,這樣不好脾氣?
女兒讀小學二年級,她的表弟跟她同校,讀一年級,兩人都是由我的父母照顧,相處時間多了,摩擦亦多。我每天下班回來,女兒就投訴表弟甚麼甚麼,表弟亦數算表姐的不是。
父母如不覺知,很容易會壓抑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或無形間傳遞了負面情緒和表達情緒的哭喊是不好的訊息,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傷害。下面兩則故事,值得父母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