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扶貧機構舉辦親子共讀繪本工作坊,解構世界貧窮問題

世界貧窮問題錯綜複雜,根據聯合國數字,全球每五個人便有一個活在貧窮線(每天僅有1.9美元過活)以下。香港家庭生活普遍較富庶,惟貧富懸殊極大,有家長希望與孩子認識和討論「這麼遠,那麼近」的貧窮問題,但卻不知從何入手。國際扶貧機構樂施會舉辦親子工作坊,鼓勵參加者感受自己與貧窮的距離,啟動同理心和創意,培育孩子成為關愛世界的小小公民。

閱讀更多

【生活智庫】尋找快樂,卻換來不快樂…為甚麼呢?

一百年前,愛因斯坦與世界分享了他的幸福理論:「平靜而溫和的生活帶來了比不斷追求成功更多的幸福。」即使如此,根據2017年美國幸福調查報告,今天美國人中只有三分之一表示感到高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作家和積極心理學教練艾美莉·史密斯(Emily Smith)認為,美國文化執迷追求個人幸福,但無助得到快樂,了解個人生活意義才是持續快樂的秘訣。

閱讀更多

【新聞脈搏】女性是家庭照顧者的 「當然人選」 嗎? 

當社會逐漸關注對殘疾人士、智障者和長期病患者等等有需要人士的權利時,其身邊沉默的「家庭照顧者」卻仍然被忽略。照顧者長期以受照顧者為生活重心,甚至唯一生活的目標,沒有自我;無怨無悔地為所愛的家人付出青春歲月,但當受照顧者離世,歷經長期的照顧工作後,身心俱疲、身無積蓄、難以重返職場,照顧者很可能淪為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甚至遺棄的一員。有專家學者形容「家庭照顧是一個自我被角色吃掉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女性往往被視為「當然人選」。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