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30日 呢個星期六 大埔有照顧者感謝祭吖!】
照顧者很多時全心照顧被照顧者,很少去留意自己的需要,即使去購物也會以被照顧者的需要為先。照顧照顧者平台很想照顧者多些關心自己,承接上一年照顧者月的經驗,我們希望繼續推動到照顧者身分的認同。歡迎所有照顧者與公眾人士參與,到時見!
照顧者很多時全心照顧被照顧者,很少去留意自己的需要,即使去購物也會以被照顧者的需要為先。照顧照顧者平台很想照顧者多些關心自己,承接上一年照顧者月的經驗,我們希望繼續推動到照顧者身分的認同。歡迎所有照顧者與公眾人士參與,到時見!
張子言(Ernest) 未夠三十歲便創立了自家的畫廊兼創作室,辦過多次個人展覽,表面看來平步青雲。其實他的成長路挑戰多多—-愛攝影愛畫畫卻有色盲、「出櫃」而遭受排斥和欺凌,吸毒而迷失自我、陷入抑鬱,直至接觸到藝術治療,作畫讓他悟出人生意義,引領他確定路向,創造藝術人生。
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里斯(Minneapolis)的艾莉西斯∙洛格斯登(Alexis Logsdon)育有一位13歲的兒子。今年9月中,艾莉西斯接獲學校輔導員的來電,表示學校的軟件,偵察到他兒子在一份作業中,曾使用「自殺」的字眼。
近月,青年人輕生的悲劇接連發生,大家都很痛心。經常與學生打成一片的吳博士,剛處理了一位同學企圖自殺的個案,他的「成功要訣」在哪裏?
近月青年人接連輕生,不少媒體趕緊追訪不同團體,求取各路「秘笈」──一些與別不同的洞見和解決方法。
4月30日適值創意書院開放日,新生舊生聚首一堂。與天明訪談的兩個小時之間,有數十位學生主動走過來與他聊天,暢談近況。
教宗方濟各在紀念《天主是愛》通諭頒佈十週年而召開的國際會議上曾說,「本篤十六世的首部通諭《天主是愛》提醒我們,教會愛德機構的使命很重要
在歐洲小國安道爾(Principat d’Andorra)的大衞∙阿吉拉爾(David Aguilar Amphoux)天生沒有右前臂。五歲時,他首次發現了樂高(Lego)積木的世界。在這裡,可以拓展很多可能,也沒有人介意他身體的殘障。
外表像太空人,說話時表情多多的「東仔」語音機械人,由九月起在秀茂坪邨的東華三院方肇彝長者鄰舍中心當值,擔當溝通大使。
我是傳媒工作者:不應只敲喪鐘 更需敲響防止自殺的警鐘
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最近就自殺新聞報道及網上信息發佈編輯了一本建議手冊(中英文版可在此下載:http://csrp.hku.hk/media),鼓勵並協助傳統媒體及網路媒體作出負責任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