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覺知變化中常來希望?
只要看到希望,生命無常不必然是壞事
活在當下、珍惜當下條件、相信事件會有好轉
怎樣抒解抑壓,尋回生氣?
舒適留家,滋養身心
接觸有生氣事物,如盆栽
往窗外望,讓眼睛接觸大自然: 天空、樹木、山嶺
怎樣享受清潔過程,變得輕鬆自在?
感恩能享用這物件,對它微笑,感覺幸福
感受清新、潔浄
呼吸練習
由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陳燕妮講述及帶領練習
過份恐懼會令免疫力下降
不被恐懼的情緒淹沒
吸收疫情資訊要適量
呼吸練習由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陳燕妮講述及帶領練習
如何與人聯繫?如何自處?呼吸練習 由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陳燕妮講述及帶領練習
印度中央邦(Madya Pradesh)一個小村莊揚瓦爾(Janwar),有一所稱為揚瓦爾堡(Janwar Castle)的建築物,打開藍色的鐵門,白色牆上寫著:「不上學,就不能踩滑板!(No School, no skate)」
今年1月18日晚間9時多,在法國巴黎共和國廣場(Place de la République)和巴黎大堂(Les Halles)之間的圖比戈街(Rue de Turbigo)上,一位長者因不適跌倒,臥地不起,在寒冬夜裡躺在街頭長達9個小時,無人理睬。直至翌日凌晨5時30分,才有兩位無家者發現及報警,但可惜長者不醒人事,不久離世,死因是「嚴重低溫症」(Severe hypothermia)。
一年前,土耳其攝影師穆罕默德∙亞斯蘭(Mehmet Aslan)拍下一對因戰爭而傷殘的敘利亞父子嬉笑的照片,讓我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但又看到人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堅強地生活。結果這張名為《人生的艱辛》(Hardship of Life)的作品在意大利錫耶納國際攝影大賽(Siena International Photo Award,簡稱SIPA)中獲選為最佳照片。
青年發展機構啟勵扶青會最新一項青年精神健康狀況調查發現,超過一半受訪年青人自覺在新冠疫情持續的過去一年感到有精神壓力,六成受訪年青人在面對精神健康問題時不會向別人求助。有鑑於此,啟勵扶青會推出以年青人主導的精神健康支援及轉介服務「呼蜂喚語」,為年青人在尋求解憂的旅程上給予陪伴和支持。
蜚聲國際、梅村禪修中心的創辦人的一行禪師(Ven. Thich Nhat Hanh),1月22日午夜在越南慈孝寺圓寂,終年九十五歲。
《裡程》是由一班創作人開發,以自我探索為主題的桌遊體驗。每局由三位素未謀面的人一起參與,大家依照指示分享、聆聽和交談,回顧過去一年的生活,創作屬於自己的記憶地圖,在這「旅程」中認識自我。
南韓首爾市城東區綜合公園「首爾森林」(Seoul Forest)旁,有一間名為「綠色實驗室」(Café Green Lab)的茶室,闢出二樓作為休閒區讓顧客「放空」。顧客可以點一杯茶,坐在落地大窗前靜坐,觀賞林木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