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庫】一年四季和二十四節氣,還有「七十二候」,細微的「季節感」讓人進入自然世界

今年11月7日,是中國農曆節氣「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第一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產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古代中國的黃河流域,是人們觀察到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和月亮盈虧,加上地理、氣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而編寫成的歲時。這個制度將一年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以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作為春、夏、秋、冬四季的起始。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人們現時較少提及的,歲時除了二十四節氣外,還有「候」。先秦的《逸周書·時訓解》記載,「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即節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分為「初候」、「二候」和「三候」,一年為七十二候。

因此,11月7日除了是「立冬」外,也是立冬「初候」,日本人稱為「山茶始開」,是一年的第五十五候,山茶花通常由11月至隔年1月開花,因此山茶化開是冬季開始的象徵。山茶花日文中被稱為「椿」,「椿」字從「春」,顯示會開至初春,也寓意在冬日都能帶給人春的暖意,陪伴著人們走過最寂寥的時節,直到春天再來。

日本傳統的曆法源自中國,據悉,節氣於六世紀左右傳到日本。但由於日本和中國經緯度不同,日本的季節感跟中國也有些許出入,最後在1685年由宮廷天文學家澀川俊海重寫。

日本人首先將1年分為「二分二至」。即春分和秋分,冬至和夏至。在此基礎上制定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個節氣作為四季的分界線,分為6等分,給各個時段起名,表示它們不同的特徵,成為「二十四節氣」(sekki),每個節氣大概是15天左右。

日本曆法還將「七十二候」(ko),根據鳥、蟲、魚、草、花等的作息活動,用簡短和詩意的名稱,創造出專屬於日本的歲時文化,例如2月9日至13日第二候為「黄鶯睍睆」,即在山野間的黄鶯開始鳴唱的時間;4月5日至9日第十三候為「玄鳥至」,即燕子歸來(日本人稱燕子為玄鳥)的時期。每一個新的「候」,都像提醒人們大自然和生物的變化,輕輕地告知人們應立足於當下。

日文中有所謂「季節感」(kisetsukan)就是代表人們一種對季節的認識或感覺,季節感與園藝息息相關,因為栽種花草,更能觀察到植物在四時的枯榮和變化,兩者都幫助人們在最小的事物中發現美,帶來一種日常啟蒙。

都市生活的人們,較少接觸大自然。若人們能透過融入大自然並訓練自己去注意樹葉顏色或蕨類植物葉狀展開的最細微變化來重新調整生活,一個新世界就打開了。

以下簡單介紹日本的幾個「候」。

「牡丹華」(4月30至5月4日)–牡丹花為世界各地喜歡園藝的人士珍惜。據悉,牡丹在一千多年前由中國傳入日本。深受中國貴族和日本皇室的歡迎,因此被視為荘嚴、高貴的象徵。在英國,牡丹花季從四月開始,五月達到高峰,六月結束。

「竹笋生」(5月15至20日)–「竹笋生」是七十二候的第二十一候。在日本,竹筍是春天的美味食材。

「麥秋至」(5月31至6月5日)–在日本,「麥秋至」標誌著小麥和大麥等穀物收穫的開始,這兩類都是冬季的主要作物,在每年九月至十一月播種,隔年六月成熟,而且必須在六月初雨季開始前收成。

「菖蒲華」6月27日至7月1日–在日本稱為菖蒲花(saku),它在西方鳶尾花,希臘神話中的彩虹女神的名字愛麗絲(Iris)。在日本,每年五月至七月是菖蒲盛開的季節,特別是在五月底到六月中,美麗的紫色和白色花海,為夏日增添美麗的風情,不少地方都會舉辦菖蒲祭。象徵夏天來臨;在日本,菖蒲花也代表永恆的青春,是抵禦不幸的護身符。

「楓蔦黄」(11月2日至6日)–「楓蔦黄」每年的第72季,是指秋天是常春藤和楓葉變色落葉的時期。日本的秋葉約在九月開始從北海道的大雪山開始變黃,北海道和東北地區則為十月左右,十一月至十二月上旬,則延至關東和九州。「楓蔦黄」這個理解和美麗的名字,則描述秋天變色。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