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我是照顧者】危地馬拉原住民婦女搞「小圈子」 減照顧者壓力

精神健康問題不是城市人獨有的。危地馬拉經歷持續了30多年的內戰,加上根深柢固的男尊女卑觀念,為鄉村婦女帶來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和沉重精神壓力。而政府投放在推廣精神健康的資源,又出現懸殊的城鄉差距。當地一個草根民間組織發起原住民婦女組織「小圈子」,通過朋輩分享和傳承民間智慧自救,紓減婦女的精神壓力。

危地馬拉半數人口是原住民。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當地原住民的貧窮率特別高,原住民婦女比全國婦女平均壽命短13年,生育死亡率亦高出兩倍。

位於危地馬拉西部山區的鄉村洛斯羅曼來(Los Romero)是瑪雅原住民聚居的地方,村民務農維生。束著長長烏黑頭髮的依莎貝・羅曼來是家中的祖母。她說,參加了當地婦女組織Buena Semilla(意思是「好種籽」)辦的「小圈子」活動後,困擾她多年的焦慮和頭痛都消失了。她現在是「好種籽」的骨幹成員,積極參與婦女工作坊,分享擅長的編織手藝。她感覺自己變得更敢言和開朗:「從小家中長輩教導我,女性不要說話,不要外出,只管在家裡照顧家人和料理家務。但我內心有很多擔憂,經常頭痛。」

曼迪詩平日在家裡照顧小孫女,15年前與幾位婦女創立了社區裡的「好種籽」分部,現在是三個「小圈子」的義工。接觸「好種籽」之前,她愁眉苦臉,終日感到很大精神壓力。她的兒子自小就確診患上腦癇症,有嚴重的學習障礙。她一直認為那是家醜,不得外傳:「我自責,但不知道應該怎樣做,自己也病倒了。」通過組織婦女活動,她明白到談論個人經歷是有價值的,也學會了自助,以及用不同角度應對難題。她表示:「每當感到憂慮,我會放鬆,外出走走,去森林,或是做運動。」

她又說:「以前我認為女人不可能創業,現在我能賺取一點收入。我看到堅強的自己,有能力做以前恐懼的事情。」目前她擁有一架手推木頭車,經營賣生果和送遞煮食燃料的小生意。

右:美琳曼迪詩為「小圈子」聚會採摘鮮花,送給參加者。
左:依沙貝感恩「小圈子」令長期困擾她的頭痛消失了。圖片:James Rodríguez

讓婦女真情發聲,抒發長期壓抑的情感的「小圈子」,原來是無心插柳的產物。法國醫生安妮瑪莉‧祖孟(Anne Marie Chomat)在2010至2012年間,到危地馬拉做博士論文研究,為了訪問當地婦女,她在多條鄉村舉辦分享會。祖孟博士發現,不少原住民婦女在1960至1996年間經歷內戰的苦難,近20萬瑪雅原住民被殺,婦女遭受性暴力侵犯,種種創傷一直困擾著她們。祖孟表示:「她們有太多積壓多時的壓力和事情未疏理。透過朋輩的連結和支援,她們踏出家門,明白自己並不孤單。」

祖孟博士

祖孟後來與不少危地馬拉婦女於2013年創立了「好種籽」,宗旨是支援婦女,包括讓原住民奪回話語權、重獲健康和自主自決的生活。

迄今危地馬拉有兩個城市的300多名婦女在「好種籽」分部的支援下組織了「小圈子」。在內戰期間平民被屠殺最慘重的火山湖區就有18個「小圈子」,每個「小圈子」大約由10至25名婦女組成。由2020年起,「好種籽」透過眾籌和小額貸款籌集經費。組織的職員和領袖都是兼職,另有一班義工參與工作。

危地馬拉聖卡羅大學曾於2009年進行國民精神健康問題調查,結果發現,近四分之一成年人面對至少一項精神健康問題,而創傷後遺症高踞榜首。

祖孟和她的研究團隊曾經為初為人母的婦女組織「小圈子」,探討產婦的抑鬱症對嬰兒健康和發展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小圈子」活動可改善婦女健康,以及減低心理和人際關係的困擾,參加者的抑鬱症和焦慮症癥狀也顯著減少。

「小圈子」的聚會在鄉村的社區會堂或成員的家中舉行。每次聚會都有不同主題,例如一起練習靜觀、學習編織或其他謀生技藝,有時候是聚餐,或者到郊野與大自然連結。

聚會裡有談心環節,參加者在領袖引導下暢所欲言,同哭同笑。每次完結時,她們都會簇擁在一起,彼此建立起友誼和互信,也學會在平日應用呼吸和靜觀來放鬆和解憂。

「小圈子」的統籌員桂珠(Quiejú)直言,社區僅剩下兩成人懂得古代瑪雅曆法,所以她們在聚會中會加入介紹曆法和不同日子的能量,希望傳承有關的民間智慧。

婦女以繪畫表達自己的想法。圖片:James Rodríguez

危地馬拉政府投放在精神健康的資金僅佔整體醫療開支的1%,而且集中在首都一間精神病醫院,絕大部分精神健康專家都在那裡;在鄉村地區鮮有人談及精神健康。危地馬拉精神健康與衛生聯盟總監加拉域圖(Garavito)說,參與社區事務和社交聯繫是預防精神病的機制。拉丁美洲許多原住民社群傳統的「buen vivir」(好生活)概念,本身就是維護精神健康的良方,因此保留和傳承傳統節慶、儀式和日常生活模式,猶勝派駐醫護人員。

「好種籽」亦曾經辦開幾個男士的「小圈子」,向男性講解情緒健康、尊重婦女和共融等概念。可惜機構欠缺資金,男士活動被迫暫停。

「好種籽」在組織「小圈子」之餘,亦凝聚民眾,建立草根的支援網絡。當婦女遇到家暴等難題時,會向「好種籽」求助,組織會派員家訪,協助案主自決應對方法。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全球首份AI生成報紙誕生 利弊有待驗證

今年3月18日,意大利報章《頁報》(Il Foglio)新增了四頁特刊,刊載約二十篇報道和三篇社論,涵蓋當日大事、文化、辯論觀點及外交政經議題。然而所有文章均沒有署名,但註明:「本文內容由以人工智能(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