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分享正念和非暴力溝通,我通常都會由道德判斷開始。道德判斷是基於對錯、好壞、應該不應該而作的判斷(下面簡稱「道德判斷」為「判斷」)。為甚麼我會由判斷開始?因為判斷影響我們實在太大了,然而我們受了影響卻未有所覺知。
判斷對我們有甚麼影響?判斷可說是衝突的根源,判斷障礙連結,障礙理解,障礙溝通,更障礙慈悲能量流動,即障礙我們的生命流動。
我們常常活在判斷中,不信?試試誠實地回答下面幾條問題看看。
一、你常跟人比較嗎,比較甚麼?
二、當你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時,你會對自己說甚麼?
三、如果對方做了你不喜歡的事,你會有甚麼反應?
四、你會不會帶著「應該」、「必須」、「一定」的思想來處事?
五、你是否認為做得不對,便該受懲罰?做得好就該獎賞?
六、你會經常有憤怒、抑鬱、內疚或羞恥?
很多判斷是來自比較,不論比人好,或比人差,或與人一樣,都是來自相同的思想模式,它帶來判斷。Dan Greenberg 在他的著作《如何讓自己活得很悲慘》中說,如果想讓自己淒慘地過活的話,那就慣常地去拿自己與他人比較吧!
關於第二至五條問題,不難看到自己作多少判斷吧?
憤怒、抑鬱、內疚和羞恥含有「應該」的思想——認為自己或他人應該怎樣怎樣,否則就是錯的。這些情緒呈現,即是說我們陷入了判斷中。
判斷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近日我與一位朋友在談一項計劃,過程中,談到某一點時,我感覺到內心隱隱的不舒服。過後,我靜下來探索,我發現對方表面上是開放地與我商討,實際上是他早已有自己預設的立場、判斷;他所說的、做的,都只是在游說我而已,當中沒有開放的空間。當我感應到時,我的身體收縮、崩緊起來。這是因判斷而出現的徵狀。
你的身體經常出現收縮、崩緊嗎?
判斷常在,它又帶來那麼多的影響,因此如何面對判斷便顯得很重要了。留待下文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