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由美國、英國到比利時,近日有大批歷史人物雕像被破壞?群眾的不滿在那裡?政府懂得處理嗎?

愛德華‧科爾斯頓(Edward Colston)是一名生活在17世紀的英國商人,也是位樂善好施的慈善家,於英國各地捐助成立多間學校、醫院、教堂與養老院。在英格蘭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Bristol),至今仍有三間學校以科爾斯頓為名,還有一種名為「科爾斯頓麵包」(Colston bun)的包點。

科爾斯頓的紀念銅像自1895年起,一直聳立於布里斯托市中心的科爾斯頓大道(Colston Avenue)上面,供後人瞻仰。

今年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非裔人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在警察執法時致死,引發世界各地的反種族主義的示威。在美國,不少有爭議人物雕像遭示威者拆除和破壞,其中包括發現北美洲的探險家哥倫布、南方邦聯的將軍羅伯特‧李(Robert E. Lee)等。

今年6月7日,布里斯托市民受到美示威活動的影響,也走到街上。群眾更將科爾斯頓的銅像扯落地面,掉進河中。

科爾斯頓曾任布里斯托的市議員。他控制的「皇家非洲公司」(Royal African Company),估計共運送了84,000名非洲人到北美洲。不滿科爾斯頓的群眾認為,他投入公益事業的巨額財富,有極大部分是從買賣黑奴得來。

事實上,自1990年代開始,布里斯托市民不斷討論是否保留科爾斯頓的雕像。支持拆毀的意見認為,由於科爾斯頓的「黑歷史」,應盡速拆除其雕像;支持保留的人則認為,歷史功過難斷,無論好壞,科爾斯頓都應在歷史上留下一筆。

比利時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被破壞

6月9日,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宣布會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重新審視市內所有雕像和地標,不排除會移除一些意味著認可奴隸制度的遺跡。

同日,在比利時安特衞普(Antwerp),當局將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的雕像移往一所博物舘。利奧波德二世在1865至 1909年間統治比利時,是該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他在任時,曾使用武力在剛果大肆掠奪當地的天然資源,又逼使黑人種植橡膠和服兵役。他的雕像近日也遭塗鴉和破壞。

現時,估計全美國至少有700多尊南方邦聯人物的雕像。此外,不少中小學、大學、縣市都以這些人物命名,另有10個美軍基地亦以當時南方邦聯的領袖為名。在美國南北戰争期間,南方邦聯政府是支持奴隸制度的。

美國歷史學會總裁詹姆斯‧格羅斯曼(James Grossman)說:「自19世紀末葉以來,不斷出現要求移除這些雕像的呼聲。但是,當爭議發展下去,不久便沉寂下來。」

格羅斯曼和德州大學的歷史學者戴娜‧雷梅‧貝利(Daina Ramey Berry)都同意,這些雕像應放進博物館,讓歷史學者提供更多史料,讓大眾認識這些歷史事實。

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亦曾樹立不少人物雕像,但不少雕像已從公眾空間移走。在奧牙利,當局將所有前共產時期的雕塑存放到布達佩斯的雕塑公園(Memento Park)內。俄羅斯政府則把大批前蘇聯政治人物雕像和紀念碑存放到隕落英雄紀念公園(Fallen Monument Park)。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