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秘魯發現更多高原上的神秘地畫:連串問題未有定論。是大時鐘?是求雨地?還是遠方來者…

南美秘魯首都利馬(Lima)東南約320公里的納茲卡鎮(Nazca)附近,有一座納茲卡沙漠。在這段綿延80公里的高原地帶,布滿縱橫交錯的線條,部分長達數公里,從上空俯瞰,有些線條組成方型、梯型、三角型,有些則是雀鳥、蜘蛛和猴子等的圖像。

考古學界稱這些圖像為「納茲卡線」(Nazca Lines) 或「納茲卡地畫」(Geoglyphs of Nazca)。1994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把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估計這些地畫,是古人把地面上的一些石頭移走,露出顏色不同的地表而成。

今年11月15日,日本山形大學一組研究團隊宣布,他們在納茲卡線附近,發現了多達142條新的納茲卡線,這些線長5公尺至100公尺不等,創作年份則可追溯到公元前100年至300年間。另外,這些地畫的種類也相當多元化,形狀包括人類、鳥類、以及貓和駱駝等四足動物,其中一幅更像一具人型機械人。

過去人類辨認出的納茲卡線大約有800條。山形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從2010年至今的實地調查以及空中拍攝到畫面推測,這裏還有更多未知的納茲卡線。

山形大學研究團隊從2016年至2018年間,持續對秘魯南部沙漠的納茲卡線地區進行調查研究,最近公開為期將近三年的研究結果。他們將衞星拍攝的相片,透過人工智能重塑成圖像。

團隊領導人、山形大學人類學教授坂井正人解釋,這次新發現的地畫大多集中在納茲卡高原的西側,向南北延伸約10公里處。其中一幅位於秘魯納茲卡線左側的地畫,從空中拍得的畫面能依稀看出頭髮、五官、四肢及胸部的輪廓,似乎是一名裸體女性的畫像;不過也有人認為更像一具人型機械人組件。

瑪麗亞‧雷奇畢生研究納茲卡線

此外,有一幅地畫繪製了長長的尾巴及豎起的耳朵,看上去就像一頭貓。還有些地畫以說故事的方式呈現,像是有幅圖畫繪製了一條雙頭蛇,兩側的蛇頭都張開血盆大口,看似正準備吞噬眼前的兩個人。

回溯歷史,早於1920年代,一些駕駛航機的飛行員開始察覺到納茲卡一帶地上有一些縱橫交錯的線條。1926年,秘魯考古學家托立比歐‧謝斯佩(Toribio Mejia Xesspe)開始有系統地研究這些巨大的線條。1939年,美國考古學家保羅‧科索克(Paul Kosok)也對這些線條產生興趣。1941年冬至翌日的黃昏,科索克舉頭遠望夕陽,發現他身處的一條納茲卡線,正好與太陽成一直線,因些他認為納茲卡線古人畫在地上的天文鐘。

科索克邀請了德國學者瑪麗亞‧雷奇(Maria Reiche)協助他研究。瑪麗亞此後花了超過40年時間,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在這個荒野上研究這些圖案。瑪麗亞雷奇1998年病逝,被當地人稱為納茲卡線的「守護天使」。

考古學家相信,這些納茲卡線是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之間在祕魯南部沿海地區生活的納茲卡人所造的,至今已有超過2,000年歷史,但由於當地氣候乾燥,因此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80年來,研究人員對這些地畫的作用有不同見解。科索克和雷奇認為,這些線條與一些天文現象有關,也有些人相信這些地畫是是外星人登陸地球的地點,但1970年代之後,有人提出這些圖像是一些祭祀的地點,用以祈求降雨和豐收。

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駐會探險家約翰‧萊因哈德(Johan Reinhard)說:「看看這裏的生態系統,納茲卡沙漠周圍和納茲卡人聚居的地方,這裡每年降雨只有約20分鐘,所以這些圖像都與求雨有關。」他也認為,蜘蛛代表雨、知更鳥代表豐收,猴子則象徵亞馬遜森林,是古人留下來的信息。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全球首份AI生成報紙誕生 利弊有待驗證

今年3月18日,意大利報章《頁報》(Il Foglio)新增了四頁特刊,刊載約二十篇報道和三篇社論,涵蓋當日大事、文化、辯論觀點及外交政經議題。然而所有文章均沒有署名,但註明:「本文內容由以人工智能(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