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大衛麥克米蘭(David McMillan)於1994年首次到訪普里皮亞市,那是震驚全球的切爾諾貝核爆發生後的八年。區內沒有一個人影。
麥克米蘭深入反應堆幾米之內,「我沒有真正感到危險,只是人們告訴我,地區受到嚴重污染,我只可以逗留不超過一、兩分鐘。」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烏克蘭普里皮亞市切爾諾貝核電站的第四號反應爐發生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大火,並釋放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空氣中,境內受到嚴重的核污染,超過336,000名居民被迫撤離。這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大的災難之一。
麥克米蘭拍下切爾諾貝禁區內的影像,揭示廢棄建築的樣貌。
這趟旅程(1994年)記錄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圖像:廢棄的建築物、荒廢的遊樂場和被遺棄的車輛。麥克米蘭下了決心,他在接下來的四分之一世紀裡,回到這地區超過20次。
普里皮亞位處今天的烏克蘭,在1986年4月切爾諾貝核爆災難發生時,它屬蘇聯的一部分,當時約有3萬人居住,主要是核電廠的工人和他們的家人。
麥克米蘭研究了該地區的相片,「 當時,人們認為普里皮亞是蘇聯最好的城市之一,有完善的設備,包括學校、醫院、體育文化設施,簡直是模範城市。」這些被遺棄超過三十年的設施,包括空蕩蕩的教室和荒涼的教堂,變成時間囊,展示著一個特定時刻。
麥克米蘭二十五年間,重覆拍攝同一個地點,以展示了時間的力量。其中一個最有力的例子是在幼兒園樓梯間拍攝的一系列圖像。第一張照片是1994年拍攝的,看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鮮豔旗幟貼在剝落的牆上。到2018年11月拍攝的最新照片,牆上只剩下一張照片,而且損壞和變色得無法辨認。
麥克米蘭拍攝的200多張照片將編輯成書,即《生長和衰變:普里皮亞和切爾諾貝禁區》,展示一個自災難以來基本未被觸及的鬼城,同時探索自然的持久力量和衰退的必然性。他的照片中的風景雖然淒涼,但盛開的植物和樹木卻在人造建築中冒出來。
「雖然這裡沒有任何人的活動,大自然卻仍然繼續,我覺得看到這種再生是令人振奮。」
(圖片均為攝影師大衛麥克米蘭拍攝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