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命啟廸】與病同行:資深傳媒人曾智華繼續演好Luke Sir一角

文/圖:利民會

merged2前著名電台及電視節目主持曾智華(Luke Sir)患上驚恐症、抑鬱症廿多年。他如何與心魔共舞,積極演好Luke Sir這個角色?

曾智華:1978年加入香港電台,及後開創經典電視直播節目《城市論壇》,亦曾參與《晨光第一線》、《清談一點鐘》、《警訊》及《香港領袖系列》等台前幕後的製作。

眼前的Luke Sir昂首闊步、嗓音嘹亮,如非其故事早已廣為人知,誰料到強人如他,會受精神困擾近四分一世紀之久?他「退」而不「休」,由從前日日安坐錄音室,到現在拖住老婆走遍大江南北。偏偏,精神病亦像老伴般如影隨形。心魔相伴廿多載,Luke Sir一直如何自處?

自八十年代起,Luke Sir分秒必爭地搏殺,形形式式的廣播任務充塞著每道光陰夾縫。有時,甚至為直播節目「連踩」七天,令精神長期繃緊。至九十年代初,他自覺信心及精力無故銳減──「有次要駕車入隧道,不知為何人一直發抖,結果被迫轉往他方停下,改由太太來駛走座駕。」那時方知身體大為不妥,但走訪不少中西醫生,卻始終病因未明。

n2293re-%e8%a4%87%e8%a3%bd

生活在病中

起起伏伏至2001年,Luke Sir首次從雜誌專欄得知,有一種病叫「驚恐症」,驚覺病徵與自己脗合,於是向撰稿的臨床心理學家求診,才恍然大悟自己患了此症。他曾召開記者招待會,公開患病一事,讓不少人首度認識驚恐症。及後,他狀態回穩,重拾繁重工作,結果又墜入抑鬱的黑洞,倒塌不振,唯有轉試藥物治療,試圖矯正血清素的失衡。試藥期間,他徘徊自殺邊緣。有晚,他向遠處建築物上的十字架誠心祈求,翌日又奇蹟地感到藥力生效,摒棄了輕生的念頭。

Luke Sir盼能藉自身故事,激勵頻歷起跌的精神復元人士。試藥可能需時,但他依然希望同路人懷著信心,且深明他們有苦自己知,聽到沒有同理心的勸勉,有時更添無奈。然而,就如當年藝人林建明被布景板傷頭導致抑鬱後,Luke Sir對她的期許一樣──他盼同路人能對治療抱開放態度,切勿放棄。

病在生活中

Luke Sir認為,人生乃一卷上天寫好的劇本,大綱細節早已篤定。他不望富裕,但求凡事盡力。2014年榮休,太太擔心這位大忙人不慣,豈料他反為嚮往自由。聽眾觀眾奢想跟他吃喝樂遊,Luke Sir真的打趣公開招友同赴中山,除團費外須另作捐獻予指定慈善團體,消息一出卻即時額滿,「慈善同學會」由此誕生。該會至今「收生」達二百多人,捐贈超過二百萬予約二十間社福機構。對於多方得益,Luke Sir大表快慰:「團友們盡興,亦體會施比受更有福。旅行社遇上好客之餘,慈善機構受惠且收宣傳之效──我為自己的貢獻而滿足。」

n2297-%e8%a4%87%e8%a3%bd

與病共舞

Luke Sir現忙於為「慈善同學會」搞活動,同時以寫稿為副業。他坦言正值「perfect mode of life」,過去卅年已享盡言論自由的光輝,從未想過重返電台。這些年來,縱然飽嚐精神心魔的襲擾,他不改積極本性,一邊與內心的「怪物」共舞,一邊活出真我──不論在電台、電視、文字專欄,抑或慈善旅行團,哪一個舞台都演好「Luke Sir」這個角色!

情緒健康小貼士

時常受情緒困擾?Luke Sir有乜計?
●人生不能只專注「搵錢」或單一事項,須分散注意力到其他生活層面。
●嘗試多享受人際關係帶來的樂趣,有助維持正面情緒。
●做善事不但可助人,當中過程亦能紓緩自己心神。不妨多參與慈善活動!

特此鳴謝利民會情緒健康季訊《情意結》授權轉載。

《情意結》名稱由來
《情意結》(Mind Link) 指一縷縷「情緒」與「意念」相互纏織而成的「結」,靈感源於心理學「Complex」一詞。人生的「結」往往都百味紛陳、百感交集。廣結五湖四海、細解千思萬緒──藉此,我們分享生活,品嚐人生,參悟快樂。

利民會《情意結》網頁

延伸閱讀:

即時接通 用心連結:「即時通」熱線即時與您貼心同行

從情緒病康復者的身上學習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