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庫】過胖者吃飽仍想吃 皆因肥胖損害了大腦對飽足感的認知功能

很多受肥胖困擾的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明明吃飽了,但還是想吃東西。最近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指出,肥胖者難以控制食慾,是因爲他們大腦識別飽足感的感知能力減弱了。研究更發現,即使他們減了肥,這種感覺還是不可逆轉的。

今年6月,科學期刊《自然新陳代謝》(Nature Metabolism)發表了由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卡羅琳‧阿波維安(Caroline Apovian)主持的研究,顯示肥胖者的大腦減少,甚至不會傳送飽足感的訊息給身體。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研究團隊找來30位醫學定義上為肥胖的男女性(即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以及30位體重標準的人作對照,讓兩組人透過餵食管進食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脂肪(脂類)或水。半小時後,再以磁力共振造影及電腦斷層方法監測受試者的腦部反應。

測試結果發現,體重正常者當糖類或脂肪進入消化系統時,大腦控制食欲的紋狀體(striatum)訊號會慢下來,意味大腦已經識別到身體已經進食,同時體內負責傳遞快樂情緒的多巴胺(dopamine)亦會上升。

相較之下,肥胖者即使進食後,腦內的紋狀體活動並未減慢,多巴胺的指數也沒有明顯上升。紋狀體是端腦皮質下的一部分,會促使人體行動覓食,對人類形成情緒和習慣也扮演重要角色。

在第二階段的實驗,研究人員要求30位肥胖者在三個月內減去10%體重,然後重複進行第一階段的實驗。理論上,這樣的減肥幅度可以改善血糖、重啟新陳代謝,並且促進健康,但令人意外的是,肥胖者即使減去體重,他們大腦的紋狀體並未因此恢復,他們攝取了足夠食物後,大腦還是無法像一般人那樣產生飽足感。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耶魯大學醫學院內分泌學教授米雷伊‧塞利(Mireille Serlie)說:「我們對大腦的紋狀體特別感興趣,因為這個部分驅動人類覓食的本能。」

他解釋,研究顯示示肥胖對大腦造成的損傷不可逆轉;這也能解釋為何許多人減肥成功後,往往不到幾年又復胖。他說:「很多人認為可以少吃多動來減肥,減不到是因為缺乏意志力,這樣的想法似乎太過簡單,也不甚真實。」

研究人員將進一步研究大腦開始受損的時間,以及損傷和食物種類之間的關聯。

醫學界一直提醒,肥胖增加糖尿病、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近年,科學家也發現,肥胖影響對大腦的功能。2019年,英國拉夫伯勒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研究了9,652名英國中年人士,發現愈肥胖的人,腦部大腦的灰質區域體積愈小。

人類大腦的灰質由神經元組成,掌控大腦的資訊處理功能,如思考、計算等。研究人員指出,灰質萎縮可能增加患上癡呆症的風險。

此外,2020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負責人索尼婭‧阿南德(Sonia Anand)對近9,200名成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人類脂肪總量每增加9%,思考能力就會衰退大約一年左右。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