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庫】哥倫比亞的社會實驗 小丑在路上戲謔違例者 有助改善交通

下午5時的下班時間,在南美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Bogota),路上出現長長的車龍,電單車在車輛之間左穿右插,還不斷地響號;不耐煩的行人也不顧危險,衝過馬路。突然,路上出現了一位打著領結、穿著色彩鮮豔寬鬆褲子、戴著白帽的小丑。

他走到馬路旁,對違規的駕駛者和行人手舞足蹈,以誇張的步伐,模仿著急不及待的行人,看到衝紅燈的人就掩嘴訕笑。他又用誇張的動作和強烈的表情,提醒電單車司機戴好頭盔,並且不要跨道繞行。在十字路口上,三輛汽車險些相撞,小丑將彩帶蓋在車頭上;有一家人使用行人路橫過馬路,小丑以一個完美的側手翻加以鼓勵;騎車人靜心在路上等候,他拍掌致意。

一幕並非影片情節,確曾在1990年代中期的波哥大,以及後來南美多個國家首都出現。

1995年,原任哥倫比亞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Colombia)數學系教授的塔納斯・莫庫斯(Antanas Mockus)就任波哥大市長。當時這座650萬人口的城市充斥暴力、交通、貪污、街童搶劫和集團偷竊。人民積極求變,希望某種道德領袖能帶來改善。莫庫斯推廣「公民文化」,將該市變成「實驗教室」,改變市民的行為,從而解決各項社會問題。

莫庫斯說,當時波哥大的交通一團糟,是全國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城市之一,由1991年至1995年期間,電單車意外死亡人數增加了22%。此外,哥倫比亞的行人往往不理交通燈指示,在1996至2000年間,行人佔市區車禍死亡人數一半以上。

市內雖然有1,800名交通警察,但貪腐問題嚴重,令問題雪上加霜。

莫庫斯

莫庫斯想到一個聰明的方法,利用大眾害怕尷尬的天性,來應對市內交通擠塞的問題。他取消在十字路口當值的交通警察,換上20個默劇小丑,後來增加至420位,以戲劇化的方式,提醒觸犯交通規則的人。

雖然這個數目的小丑只可以服務幾個社區,但莫庫斯的策略頗為奏效。他的研究助理、現任職巴黎高等研究院的行為科學家保里爾斯‧雅米(Paulius Yamin)說:「他沒有使用力量或身體暴力來促使人民正確地過馬路,而是使用行為改變方法,影響力更大。並不是每處都有警察,但總有其他人,大家關心的,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拉丁美洲文化生產者和社會變革》(Cultural Producers and Social Change in Latin America)一書的作者費利佩‧卡拉‧布恩迪亞(Felipe Cala Buendia)說:「他們創造了一些情境,幾乎可說是一場戲劇,這些表演很吸引人,感覺古怪和意想不到,但卻令人難忘,正因如此,也引人談論。」

隨著莫庫斯在1998年離任,這項措施慢慢淡出,但計劃精神依然存在。他任內市長辦公室向公民分發了超過35萬張「大拇指向上」或「大拇指向下」的卡片,供他們向其他人的行為作出反應。市民雖然沒有執法權力,卻發揮著監察作用。隨著波哥大公民文化轉變,交通意外減少了50%。

至今當地市民仍然記得馬路上曾經出現過的小丑。布恩迪亞說:「現在給他們看一張二十多年前的小丑照片,他們仍會知道那是甚麼,即使沒有任何文字,他們也會知道那是屬於莫庫斯時代的……你可知其影響力。」

交通小丑實踐了莫庫斯提倡的,即以「公民文化」(cultura ciudadana,英譯 citizen culture)來推行政策,重點是透過策略性文化干預來達到政策目標。

該計劃利用藝術和表達來要求作為旁觀者、被動的公民改變個人在城市中的生活和行為。當他們願意與默劇演員互動或一起玩耍時,就會重新思考彼此之間以至社區內的日常互動。在此過程中,普通市民也會在公民文化舞台擔當積極的角色。

莫庫斯說:「這些小丑既不說話,手裡也沒有武器,但卻實現了過去無人能做到的魔法,利用社會影響力,改變了當時隨處可見的危險行為。」

此後30年,交通小丑已傳播到其他南美國家,包括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秘魯首都利馬、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等。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米高和麥仕由2021年芝加哥馬拉松開始,在四年間完成世界六大馬。

【生命啟廸】腦癱男生遇上有緣人 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

天生大腦麻痺而肢體無法活動的米高.施賢(Michael Sayih)是本屆東京馬拉松的全馬賽項參加者,以4小時19分衝過終點。能夠完成這個壯舉,全靠義工麥仕.勳京(Max Fink)推著他跑。兩人成為了首個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大滿貫的手推車跑步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