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18日,意大利報章《頁報》(Il Foglio)新增了四頁特刊,刊載約二十篇報道和三篇社論,涵蓋當日大事、文化、辯論觀點及外交政經議題。然而所有文章均沒有署名,但註明:「本文內容由以人工智能(AI)生成。」
《頁報》聲稱,這份特刊是全球首份完全由AI製作的報紙。特刊出版當日,頭版社論更以「因為只有AI才能保持樂觀,沒有錯漏,沒有矛盾」為題。
《頁報》是米蘭的全國性「大報」(broadsheet,意即大開頁),1996年由意大利記者兼電視台主持朱利亞諾‧費拉拉(Giuliano Ferrara)創辦,他曾出任政府部長和歐洲議會議員。現任總編輯塞拉沙(Claudio Cerasa)現年42歲,2015年開始接掌這份報紙。
該報規模不算大,目前發行量約29,000份,有20多名記者,其中兩人負責執行這次AI實驗。該報的記者會要求OpenAI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使用從網路上擷取的資訊,以特定的風格撰寫有關特定主題的報道。這場AI新聞內容實驗預計於4月11日結束,該報將來是否長期使用AI撰稿,將視實驗結果而定。
塞拉沙似乎也知道AI的局限,他的解決方案是指派兩位記者在文章發表之前作事實核查。若發現捏造或偏離指令,將要求重寫或直接刪除,《頁報》也歡迎讀者舉報AI內容錯誤,幫助理解哪個環節出問題。
塞拉沙強調,AI不會取代記者,但記者必須更努力才能保有獨特創意和不可取代的地位。他說:「即使用AI生產內容,我們仍試圖保留一貫的諷刺與嘻笑怒罵風格。」
這項實驗的構想早在一年前就開始萌芽。塞拉沙說,《頁報》去年做過另一項實驗,每天在報紙發布一篇AI撰寫的文章,但未事先告知讀者,並邀請他們猜測哪篇文章由AI生成。若讀者在週末全數猜中,就能獲得一瓶香檳與免費訂閱該報,結果顯示,大多數讀者都能正確識別AI文章,且對這項實驗表現出濃厚興趣。
意大利名記者詹尼‧里奧塔(Gianni Riotta)對《頁報》這項實驗表示讚賞,認為這在一個並非對創新技術持開放態度的國家中,顯得尤為大膽。
曾出任國內報章總編輯,也曾為美國和法國報章撰稿的里奧塔指出,儘管《頁報》部分文章顯得笨拙,但這可能反映AI的指令需要更精準。他表示:「如果你能更準確地指引機器,那麼機器就能寫出和人類一樣,甚至更好的內容。」
一些批評者對此表示擔憂,並質疑這是否宣傳噱頭。他們表示,目前世界各地的媒體組織正努力解決如何負責任和透明地使用AI的問題,這項實驗可能會令讀者感到困惑,加劇對新聞業的不信任。
康乃爾科技大學安全、信任與安全計劃主任亞歷克西奥斯‧曼扎里斯(Alexios Mantzarlis)曾任國際事實查核網絡主任,他審閱AI特刊的一些文章,發現除了拼字錯誤之外,一些內容也不準確。
他又指出,《頁報》網站對文章的生產過程缺乏透明度,也缺乏AI的道德政策。雖然該報披露了使用ChatGPT和Grok等AI工具來處理圖像,但沒有具體說明使用哪些工具來寫作。
倫敦政經學院新聞業AI專家(Charlie Beckett)認為,新聞業使用AI將(並且應該)僅限於協助人類作家和回答讀者的詢問。其他任何事情,例如「創建原創內容……真的很危險」。
此外,金融和商業新聞媒體《彭博資訊》(Bloomberg)今年1月15日開始,用AI寫新聞摘要,讓讀者更快得知新聞,但迄今至少出錯30多次,彭博只能不斷更正,《洛杉磯時報》也因AI出錯,撤掉文章的AI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