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命啟迪】技師扭轉傳統觀念 製作殘障人士樂於展示的藝術義肢

天生缺了左下臂的英國時裝模特兒凱麗諾克斯(Kelly Knox)曾經斷言永不穿戴義肢,因為她認為傳統義肢:「太醜陋,令我看起來很平庸。」直至遇上義肢技師蘇菲(Sophie de Oliveira Barata)設計的藝術義肢:如藤蔓的手臂、可與脈搏同步活動的金手臂,凱麗非常樂意使用,還自豪地告訴大家:「傷殘人士也可以是時尚、美麗和有力量的。」

蘇菲創作的超現實風格義肢「藤蔓手臂」(Vine),沒有手掌和手指,綠色的矽膠雕塑狀似章魚鬚。手臂由腳下的藍牙感應器控制。

蘇菲在2011年成立「不一樣的義肢計劃」(The Alternative Limb Project )工作室,專門為殘障人士製作具個人風格的義肢。傳統義肢講求合身和功能,蘇菲認為還可以加入藝術美感和內涵。她製作的義肢有仿真的,也有童話故事式和科幻的;有日用的,也有只供演出和展覽用的,每一件都按用家需要而做,展現著用家的個性和韌力,也是藝術與復康用品的美妙結合。

擅長造模型的她與專業義肢矯型師合作,確保義肢適合用家佩戴和發揮應有的功能。她因應不同的個案,會跟不同範疇的藝術工作者合作,例如玻璃匠、木匠、金屬雕塑家、鐳射切割技師、電腦繪圖員、電子工程師及機械工程師等。

蘇菲在2011年創立「不一樣的義肢」(The Alternative Limb Project)工作室。

蘇菲成為義肢創作人,可算是無心插柳。她原本在醫院工作,在一次醫院的應變演習中,她為臨時演員化妝,以製造傷亡場面,引起了她對特技效果的興趣。她後來到倫敦大學藝術系修讀電影特技,學習製作義肢、化妝、運用服裝及科技製作特技效果。

原本打算投身電影業,因緣際遇卻加入了一間醫療復康用品公司,為殘障人士製作仿真的手指、腳趾、腳掌、手、大腿等身體部位。八年來,她每天從事務求逼真的工藝,為了尋求發揮創意的空間,她下班後留在工作室通宵達旦創作和做實驗。

有一天,復康中心來了一位在交通意外中斷腿的少女。她不是來訂造義肢,而是想在義肢上畫上卡通圖案。原來那位少女獲得巨額保險賠償,每年都會更換義肢。少女從容面對殘障的心態,令蘇菲放膽嘗試,為義肢「增值」。

蘇菲在時尚雜誌讀到有關 Viktoria Modesta的封面故事──這位天生下肢有缺陷的創作歌手,在 16歲那年主動要求切除左腿,原因是她無法忍受不停地接受手術。這個故事觸動了蘇菲。她主動聯絡Viktoria,兩人一起創作了藝術義肢「刺」(Spike),那不單是小腿的替代品,還是Viktoria勇敢面對人生的印記。

左:蘇菲為創作歌手Viktoria設計的藝術義肢「刺」,是形象設計的一部分。
右:Synchronised是金色碳纖造的手臂,內有電子裝置可量度心率。
(Omkaar Kotedia. All images © The Alternative Limb Project)

還有多不勝數的例子,點點滴滴,推動蘇菲製作個人化的藝術義肢,為用家說故事。

有一位女士要求蘇菲為她造最貼近膚色的義肢。明明選好了顏色,兩星期後客人回來試穿時,卻發現顏色不對勁,原來那位女士因循環問題,膚色經常變化。蘇菲於是游說那位女士,不如造一隻「不一樣的義肢」,忘記甚麼是「正常」的膚色。

蘇菲說:「我希望自己做的義肢打破傳統框框,不單在復康雜誌出現,還可融入社會主流和流行文化。」她發現,藝術義肢發揮了「VIP 襟章」的作用,就像好看的衣服,穿上它的人得到欣賞、讚美,對話亦由此而起。甚至有不少健全人士說藝術義肢:「很有型格,我也想有一隻。」

藝術義肢也改變了殘障者對於肢體缺陷的觀念。有一位在阿富汗服兵役期間被炸掉左臂左腿的軍人Ryan找蘇菲訂造義肢,他說:「每當我外出,我的義肢和身上的傷痕都會引來注視目光。我的外觀改變了,但我還是我,我想藉著義肢向人展示值得注視的東西,讓大家說出不敢說的話,傷健溝通的起點不必然是憐憫。」

前軍人Ryan說像真度高的腳掌和科幻的小腿,引起很多人好奇。

蘇菲下一個目標是製作一個巨型的義肢藝術裝置,讓人可以走進義肢,用不同度角去探索傷殘。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全球首份AI生成報紙誕生 利弊有待驗證

今年3月18日,意大利報章《頁報》(Il Foglio)新增了四頁特刊,刊載約二十篇報道和三篇社論,涵蓋當日大事、文化、辯論觀點及外交政經議題。然而所有文章均沒有署名,但註明:「本文內容由以人工智能(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