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歐盟建議禁止塑料飲管,台灣亦定出禁止塑料飲管的時間表,希望削減海洋垃圾

歐盟日前正式提議禁止塑料製品如棉花棒、飲管、攪拌棒和氣球棒等,以便減少破壞海灘和海床的垃圾。

歐盟委員會表示,希望這項提議可以將海洋垃圾數量減半減,並在未來十二年,減少估計超過2500億美元的環境損害。

歐盟副總裁弗蘭斯蒂莫曼斯(Frans Timmermans)表示,不可能完全禁止這些塑料製品,但會採取一切可能措施,利用可持續材料取代塑膠。

蒂莫曼斯說:

我們並不意圖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家仍然可以舉辦一個大食會、喝雞尾酒,像以前一樣清理耳朵。

他還提出了新的建議,確保污染者為污染行為付出代價。

該提案將由歐盟議會和成員國進行評估,但蒂莫曼斯希望在2019年5月之前看到結果。

歐盟過往的提議往往被消費者和環保組織批評太少或太遲,但這提議大概得到積極的回應。

環境組織Oceana歐洲執行董事Lasse Gustavsson他讚揚這舉措,「阻止塑膠湧入我們的海洋的唯一途徑就是從源頭開始。」

歐洲綠黨立法議員Monica Frassoni也對這項倡議表示歡迎,並補充說:「問題的嚴重程度意味著我們不能依賴歐洲個別國家採取行動,而必須達致歐洲全體行動。」

歐洲議會曾表示,現在的塑膠產量比60年代高出20倍。由於中國決定不再進口歐盟的部分廢物,歐盟也被迫採取行動。

紐約市議會最近立例禁止在該市使用塑膠飲管。餐廳只可以改為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鋁製吸管,或者用紙,玉米甚至意大利面製成的吸管。

該法案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議員Rafael Espinal表示:「紐約人理解塑膠吸管不是必需品,更重要是這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麥當勞在日前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提出了類似的禁令。全球快餐巨頭的股東通過了美國37,000家餐廳停止為6800萬客戶提供塑膠吸管。英國麥當勞亦表示將逐步淘汰英國分店的塑膠飲管。

台灣正逐步禁止塑膠飲管

台灣環保署日前公布分階段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量的時間表,希望最終在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膠袋、塑膠飲管、免洗餐具、一次性外賣飲品杯。在明年開始,將會首先禁止大型連鎖店向堂食的顧客提供飲管。

第一階段2020年,餐廳不能向堂食的顧客提供免洗餐具,亦不能提供塑膠飲管;第二階段為2025年,全部商戶者不得免費提供購物膠袋、飲管、免洗餐具、外賣杯等,客人需要付費購買,且價格可能較現在更高,達到以價制量的效果;第三階段2030年,到時將會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在塑膠飲管方面,當局擬針對連鎖、速食餐廳等有一定規模的餐廳,在2019年率先禁止為堂食飲品提供塑膠吸管。環保署長李應元建議,餐廳可以採用不鏽鋼或其他材質的吸管,也可以不使用吸管直接飲用。

綠色和平海洋部主任顏寧指出,在全國性限用塑膠吸管方面將是世界首例,限用塑膠範圍廣達四大類也是亞洲創舉,未來還會再就更細節禁用材質部分討論,期望包括紙類餐具、免洗筷,都能逐步禁用,保護環境。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