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命啟廸】將解剖課移師戶外進行! 大體老師和家人這樣給港大醫科生授課…

IMG_4274_w

2017年3月3日下午,近百名二年級醫科生聚集在戶外空地上課。這一課不僅是解剖學,也是思索生死的人文課。3月3日為港大遺體捐贈日,取其三三不盡之意,宣揚「大體老師」跨越生命界限,延續知識傳播的大學精神。香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陳立基醫生特意選取當日,將解剖課移師到黃克競樓平台進行,令公眾及其他港大學生能共同參與這寶貴的一課。

陳教授解釋地上24張大白畫紙就是解剖床,「這跟解剖室裡24張鐵床的排列一模一樣,躺在鐵床上的便是大體老師(捐贈予醫科學生學習的遺體)。」生死教育藝術工作坊「我的大體」的導師Pearl邀請參加者「充當」大體老師,躺在白紙上,讓Pearl為他們勾畫出身軀的線條,然後參加者再在自己的大體上畫出他們對生死的看法:自己帶著甚麼離開世界,又為世界留下了甚麼?

工作坊參加者各有故事,有兩度經歷至親離世的過來人、有醫科學生、有刻意前來認識大體老師的本地人、也有湊巧路經的上海遊客,他們都暫且停下腳步,躺著、凝視和描繪自己的大體,思索何謂生?何謂死?感受大體老師的偉大和無私。

從上海來港旅遊的Minnie帶著小女兒路過,即場參加了工作坊,一邊繪畫自己的大體時,一邊跟小女兒解說自己帶著感恩辭世。不擔心跟小孩談死亡會嚇怕她嗎?Minnie神態自若地說:「死亡是必然的事,小孩子也應該要認識;我告訴女兒,若我要離去,我希望留下一個更廣闊的天空,讓她無憂無慮去闖蕩。」

IMG_4166
Minnie與小女兒一起創作自己死後的大體;面對死亡,毫無忌諱。
IMG_4198
港大遺體捐贈計劃執行主任Edith向參加者,包括小朋友,講解「大體老師」計劃。

相比Minnie,梅太的大體可能更色彩斑斕一點,但與她的經歷卻不甚相稱。廿多年前,梅太的丈夫和十歲大的女兒先後在兩年間離世,她曾經哭乾眼淚,甚至憤怒填胸。為了幫助自己,她既看書又上課,認識和理解自己因喪親而產生的情緒反應。走出陰霾後,她通過自身經歷,以贐明會義工身份,陪伴喪親者走過悲痛的路。

IMG_0281
梅太寫下推動自己努力生存的信念和目標:「以生命影響生命!」

同樣因為「自救」而學習生死教育的還有Pearl。當年任教特殊學校的Pearl因學生突然死亡被嚇得手足無措,驚覺「原來自己讀咁多書都唔識處理死亡。」為了回答「人生是甚麼?尤其是她的學生都是嚴重弱智的……」,她到醫院院牧部當義工,也出國深造。她成功引進「以人為本」的特殊教育方法,改變了香港特殊教育的向導。現在她走入社區,透過藝術,引領人們將對死亡最深層的看法表達出來,理解「死」,從而明白「生」。

IMG_4224
有市民有意成為大體老師,因此特意來參加工作坊,希望了解更多。

經過了兩小時,平台上躺著24位截然不同的「大體老師」,有的色彩斑斕,有的只有不同層次的黑、有的線條簡單,有的心臟及肌肉紋理齊備。近百位醫科學生陸續到來,陳教授開始講學,他請學生們靜靜觀察面前的大體老師,然後寫出感言。陳教授強調醫學人文科的重要性:「來到港大醫學院的都是尖子,當然好叻,學習了很多知識,但認識與明白之間往往隔著一條鴻溝;就像英文字see,很多時,他們看到了病人的病,卻不明白病人要的不只是藥,還有體恤和關心。」

IMG_4266
醫科生們對大體老師寫下由衷心聲。
IMG_4287
陳立基教授細心閱讀學生的反思感言。

二年級醫科生黃同學感謝大體老師的付出:「若不是偉大的大體老師願意無私奉獻,我們便沒有這些學習機會;大體老師讓我體會到死亡並不黑暗和恐怖,反而是光明且充滿色彩。」另一位二年級同學Eric在課堂後仍感到戚戚然。「今天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一直也知道的事情,我想像自己是白紙(解剖枱)上的大體老師,心裡突然很驚,才體會到他們的勇敢。」Eric希望自己將來不要只做一個醫病機器,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懂得體貼病人的醫生。

這堂特別的解剖課以別有意思的告別儀式作結,四位學生代表將一幅「大體大德」的幡子蓋在大體老師身上,透過靜默,公開感謝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大體老師和家屬的無私奉獻。

IMG_4300 IMG_4304 IMG_4308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思考死亡,也許令我們發現生命更多。相信先聖的意思,就是希望我們多思考生命。人只能活一次,多歹也要好好活一番!帶著滿足離開,留下美好給世界!

港大遺體捐贈計劃「大體老師」網頁:www.med.hku.hk/bdp

更多相片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