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如食飯睡覺一樣重要──正念修習的七個階段

圖:網上圖片

當你願意把「正念修習」納入生命中其中的一個重點,就如食飯睡覺一樣重要,那麼正念修習就不再止於減壓放鬆和心智的訓練而已。今天我們看看整個修習的歷程是怎樣。

一、前行

修習正念就如我們去旅行一樣,如果你要由香港去到美國,你需要一些資本讓你可以順利旅行;即使你到了美國,也需要一些資本讓你過得舒服。心靈的旅途也是如此,你需要一些本錢讓你順利入道。至於你在道上是否舒適,或是重重障礙,這就是你在修習正念前有多少的準備。一般而言我們需要「正確的知識」、「正確的老師」、「正確的群體」、「健康的身體」、「合理的生活基礎」。缺少上述這些條件,我們修習正念的路途就變得困難。因此這個「前行道」的階段,我們修習「分享」和「給予」(布施),對生活有所要求和規律(戒律),發願要努力修習正念(發願)等等,都是為自己積累心靈修習的本錢。

二、聞

聽聞和學習是入道的第一個基礎,但往往一些人誤以為學術和數據就相等於修習心靈。在正式進入實修的階段前,我們可以多點閱讀和上課,從別人身上學到「知識」。這個「知識」是存在於腦海中,並未經過思考、思維和內化,但這是重要的一步,讓你開拓眼睛,有足夠的基礎實修。另一種極端是一些人完全放棄了知識,誤以為知識是修道的障礙。其實我們應該拿一個中道,知識和實修同樣重要,不能執其一端。

三、思

以理性、生活的經驗來思維你所聽聞的學習。例如有一本書可能跟你說「天下的男人都是沒有本心」,於是你就運用你的理性和邏輯思維來消化這個「觀點」。在這個階段之中,一切的學習都仍然是一個知識、概念,仍然不是你由心而看見的事情。例如我們常常閱讀文章說要「活在當下」,或許你已經反覆多次思維甚麼是「當下」,甚麼是「活在當下」等等。然而這些思考都是腦海之中概念與概念的運作,直至你真的「活在當下」時,才真正體會甚麼是「當下」。因此常常掛在口說概念,並不等於活出這個概念。

四、止觀

當我們有足夠資糧,聽聞了正確的見解,思考思維這個見解,然後我們就能夠運作於禪修之中。所以禪修並非盲目的坐下來,而是有一定的基礎。第一部分的修習是讓我們的心回到平靜之中。過去「心」就像有很多波浪的海洋,一切的雜質都隨浪而起。你的情緒、偏見、習氣、業力、文化、身體都限制著你如何看見當下的一切。又或者說我們都從來沒有真的如實地看見當下事情。「止」的修習就是讓心回到清明、平靜的狀態,如讓我們有一個清楚的心來進行「觀」。

「觀」的修習就是在「平靜的心」的狀態中,以正念憶持某種「觀法」來照見「對象」。例如「無常觀」就是在止與定的心境中,憶持起「無常」來觀察某個對象;「無我觀」就是在止與定的心境中,憶持起「無我」來觀察「自我」的真實性。

五、悟

在禪修中反覆體會「理性學習回來的觀點」,當條件成熟時,我們的心在某一個時刻「接納」了這個頭腦學回來的「觀點」,有一種恍然大悟,「叮」一聲的感覺,我們稱之謂「悟」。在「悟」到某一個觀點之前,你所學回來的觀點都不是你的,在你心底處並未有真正的接納這個觀點。有時候你的理性和感性好像認同某個理論,例如你可以說「無我的觀點十分有道理」,但當你面對死亡時,「無我」的觀點卻完全發揮不了作用,因為你的心其實並未透過禪觀的歷程來印證,一切只停留在思維的層面。

在修習正念的歷程中,我們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悟」,這個悟並不一定只有在禪坐中產生,事實上更多的「悟」是在生活之中突然領受。時常讓自己處於正念、專注、平靜之中,當生活的條件不斷轉變時,因和緣自然具足並教導你某些生命重要的功課。有些人吃一口蘋果,了悟到一行禪師說「相即互入」的教導;有些人見到樹葉落下,了悟到生命無常;有些人被人破口大罵,頓時看到自己的「小我」。如果你是一個修習正念的人,好好觀察在你的修習中,是否出現大大小小的「悟」,這是修習最好的禮物。因為當你有所「悟」時,你不能不再作出改變,你是迫著轉化的。

六、修

「悟」並非修習的終點。即使我們悟到了一些寶貴的見地,我們日常中仍然與「悟境」相悖。這是因為修習者的習氣未除所至。我們或許有機會了悟到一切的情緒來自我們心識中的種子;但當情緒出現時,第一個反應仍然是指責他人,將情緒拋到別人身上。這現象是因為過去這麼多年我們都是如此運作,即使你有所了悟,這個了悟對你的力量仍然需要發芽成長。這個階段就是「悟後起修」。當你做出一些行為是與「悟境」相悖時,這時你已經能充分的覺知覺察,並且有能力從心中憶持起你所「悟」到的見地,輕鬆的拿回心的主動權。

七、證

最後的一個階段是「修」的果實。在「證」的階段中,我們了悟到的實相已成為我們根本的見地,習氣已被我們慢慢的除。當我們遇到相同的處境,已經能自然的以「悟境」來回應,每一個語言、行為、念頭都是依悟而行,毫不造作。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全球首份AI生成報紙誕生 利弊有待驗證

今年3月18日,意大利報章《頁報》(Il Foglio)新增了四頁特刊,刊載約二十篇報道和三篇社論,涵蓋當日大事、文化、辯論觀點及外交政經議題。然而所有文章均沒有署名,但註明:「本文內容由以人工智能(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