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共融社會】日本女相撲手力圖打破性別限制 踏足神聖的土俵

今年2月11日,在日本東京墨田區墨田室內五人足球場(Sumida Futsal Arena)舉行了第一屆「夢想盃」女子相撲大賽,有來自全國76間相撲體育會的201名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參加。翌日,只有男子參賽「白鵬杯」世界青少年相撲錦標則在附近的兩國國技館舉行。

賽事以年齡和體重分成不同級別比賽,更有來自美國和巴西的運動員參賽。宮城野翔的三女兒白鵬真結羽獲得亞軍。

「夢想盃」由冠軍級相撲力士宮城野翔創辦。他原名白鵬翔,出生於蒙古,是69代橫綱(Yokozuna,相撲最高級別力士),曾勝出45次。他舉辦「白鵬杯」多年,感到有必要舉辦女子賽。

他說:「我自2010年以來一直主辦的白鳳杯是男子賽,但來到會場支持的姐妹說:『我們也想嘗試相撲。』我希望有一項女性也可以參加的賽事。」

宮城野翔和女兒白鵬真結羽。
宮城野翔和女兒白鵬真結羽。

「夢想杯」雖然能順利舉行,但女性仍未能爭取到平等的參賽機會。該項賽事在一個五人足球場舉行,而舉行男子組的「白鵬杯」的兩國國技館則可容納1萬觀眾,更以舉辦相撲比賽聞名。

相撲是日本國技,到今日仍堅守不少傳統規定,例如用以比賽的「土俵」屬神聖之地,女性被視為「不潔」,嚴禁進入,職業相撲選手也全為男性。2018年4月,京都府舞鶴市舉行一場職業相撲比賽時,市長多多見良三在演講時昏倒,一名女護士趕上救援,遭裁判趕出了擂台。

90年代中期後,日本開始積極推廣女子相撲,大學和社區有女性相撲社團成立,據說目前日本約有600名業餘女子相撲選手。有些中小學生已從小練習相撲,志切打破相撲的性別界限。

新潟縣的阿部奈奈是中學三年級生,已稱霸全國12次。她8歲首次接觸相撲,敎練已看中她的潛質,家人亦非常支持她,在花園鋪了土俵,又購置了所需器材供她練習。

久野愛莉
久野愛莉
阿部奈奈
阿部奈奈

大奈奈兩歲的姊姊阿部櫻原來也學習相樸,後來因傷被逼放棄,現在協助訓練奈奈,希望當奈奈的經理人。她說:「妹妹個性害羞,常常躲在我背後。可是一站上土俵,就會變成超級英雄。」奈奈的目標是「靠相撲維生」。

阿部奈奈心目中的對手是24歲的久野愛莉。愛莉大學時才接觸相撲,算是起步較晚的運動員。

愛莉高中時曾學習柔道,後來卻遭同伴欺凌,退出了柔道會。後來有人勸她玩相撲,當作放鬆。她說:「相撲比賽在兩、三秒內便分出勝負,比柔道還要快速和刺激。一旦被推倒地或是離開土俵,比賽就算輸了。這樣黑白分明的規則,我覺得很有趣。」她已四度連霸全日本錦標賽。

相撲歷史超過1,500年,早在公元712年和720年完成編撰的史書《古事記》(Kojiki)和《日本書紀》(Nihon Shoki)之中,都有記載力士爭鬥的神話,以及當時日本天皇觀看比賽,當時出現於宗教活動,作為豐收季節的慶祝活動、儀式之一。

相撲比賽用的土俵,是一個長5.45公尺的正方形平台,再以32個草袋(俵)圍成直徑4.55公尺的圓形比賽場區。
相撲比賽用的土俵,是一個長5.45公尺的正方形平台,再以32個草袋(俵)圍成直徑4.55公尺的圓形比賽場區。

在鎌倉到戰國時代,武士需要接受相撲訓練,作為實戰訓練的一部分。現代的相撲比賽制度約在16世紀中期確立,成為皇室與民間都相當喜愛的運動。

在江戶幕府時期(公元1603至1868年),相撲一直作為預測及祈求來年農作物豐收的宗教儀式。19世紀日本推行現代化,相撲一度式微,直到明治42年(1909年)正式獲定為國技。隨著戰後經濟復甦,本來就深受日本社會喜愛的相撲隨之再興,演變成今日的「大相撲」(Ozumo)比賽。

過往,女子相撲比賽場地一般不採用土俵,而是把氨基甲酸酯(用以製造泡沫和塑料海綿等有機材料)製成像體操墊的土俵墊。但近年來,一些世界賽事、歐洲賽事和日本國內的相撲比賽的場地已陸續使用土俵。

相反在巴西,女子日式相撲卻更受重視。20世紀初期,一些日本移民將相撲傳到巴西,帶動了這項運動。現在巴西的600名相撲手中,有一半是女性。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