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很關心身邊的事,而有些人卻甚麼也滿不在乎,甚麼也沒所謂?最近有研究揭示了為什麼有些人對任何事也漠不關心。
「過度專注」吃掉腦部的葡萄糖
人對周遭事情冷漠的原因有很多,但與過度勞累相關的原因卻經常被忽視。當人花費大量時間專注於非要完成任務不可,大腦便會啟動「自我調節消耗系統」,因為大腦根本就沒有能量去關心四周的事。
2008年,社會心理學家內森·杜瓦爾(C. Nathan Dewall)和他的研究團隊請兩組人觀看一段短片。 一組以特定的目的來觀看(焦點小組),而另一組則如平常般觀看(平常小組)。觀看短片後,他們被要求幫助一名有需要的人。焦點小組對受助人的情況顯得滿不在乎,而另一組則十分努力在各方面幫助受害人。但當焦點小組組員吃點葡萄糖後,他們的態度改變了,他們開始變得樂於相助。這表明他們漠不關心並不是他們「冷血」,而是他們因過度專注而缺乏了幫助別人時需用的大腦能量。
為了正確控制專注力,每天也要有「放空」的時間。
這有助重新啟動專注力,讓人得到平衡,有空間關心周圍發生的事情。
視而不見,真人真事
1995年1月,美國波士頓警察局接報,一名警察被槍殺,四名黑人嫌疑犯開車逃跑。超過20架巡邏車展開追捕。追捕嫌疑犯的第一名警察是一位名叫邁克爾•考克斯的臥底警察。他是黑人且不是穿警察衣服,結果被誤認是嫌疑犯之一,一群警察抓上他,不斷毆打他。
另一邊廂,另一名警察肯尼思•康利正追趕其中一名嫌犯,展開追捕時,他開車經過考克斯被打的現場,但沒停下來伸出援手。在法庭上,當康利被問及發生了什麼事時,他否認看到任何事情。他因偽證和妨礙司法罪被定罪,被判處三十四個月的監禁。調查人員認為他只是維護其他警察,而不相信他真的沒看到什麼。
2011年,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沙伯斯(Christopher Chabris)決定測試康利說的「視而不見」情況是否真的可能發生。他們做了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們模擬了康利駕駛的場景。結果,在晚上,像康利情況一樣,只有35%的人注意到馬路旁的打鬥。
而另一項研究發現,若人專注看著一樣東西,很容易錯過這樣東西四周圍的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運動中,人們似乎不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麼。研究亦指出,沒有人能夠避免這種偏見,即使是更聰明的人也會錯過眼前事。單一焦點消耗了你的周邊視力,令你「無意盲」,什麼也看不到。
心理學研究員卡莉娜•克雷茨(Carina Kreitz)進一步研究那類人較不受「視而不見」影響。調查發現,那些會注意到打鬥的人與那些不會的人有明顯的個性差異,前者通常較開放,而且是個好奇和想像力豐富的人。他們也會花時間放空,讓自己大腦的「電路」可以休息。
過度聚焦使人自覺是個孤島
雖然某些人聲稱不需要其他人,但研究顯示這可能只是一個防衛的想法。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社會心理學家毛里西奧•卡瓦洛(Mauricio Carvallo)發現當人知道其他人接受他們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更好一點。過度聚焦令人的世界變小,結果,以為自己不需要任何人或任何東西。但是,學習「放空」將有助看到自己在四周範圍中的位置。
當有人對你說「事不關己」,你意識到他們的大腦能量可能已經耗盡,或者他們將自己包裹在繭中,無法感覺到與世界的聯繫。若這個人是你,記得在你的日程裡建立放空時間 —— 這不僅可以幫助你重新聚焦,而且可以將你與世界聯繫起來,幫助你感受到生活中的意義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