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很多香港家長都接受了西方育兒概念,推崇「讚賞」對小朋友成長的好處,不再像上一代長輩般左一句「乞兒仔」,右一句「無鬼用」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讚賞」被視為最強勁育兒尚方寶劍之一,既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亦可以鼓勵孩子更上一層樓,這原都有一定道理。但眼下看見有部分香港家長盲目且浮誇地稱讚小朋友,心裡不其然想,若小朋友從小以為自己「天下無敵」,是否真的有助孩子建立正確價值觀?最近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讚賞所引發的效果大相逕庭,錯的讚賞更可能引發反效果。爸爸媽媽們,是時候學習,除了要讚,還要讚得適當。
讚賞個人,還是讚賞其付出的努力?
不是所有讚賞也一樣的。讚賞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面向個人,一類是面向所付出的努力。舉例說,當小孩將皮球射入了龍門後,父母大讚:「你好叻呀!」,還是「看見你用心練習後的成果,我真替你高興!」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於美國心理協會《實驗心理學期刊》刊出的一項實驗,研究小組邀請了三百名小學生參與一個網上遊戲,其實孩子們已經被預先編定了「勝利」或「失敗」的結果-不論他們的表現如何。遊戲期間,他們被分為三大組:得到對其個人的讚賞、對其努力的讚賞和沒有任何讚賞。調查發現,當孩子因付出努力而得到讚賞時,即使他們沒有達到「成功」,他們仍然會感到快樂,最重要是他們願意再次嘗試,因為他們將「失敗」視為暫時挫折,而非個人的缺憾;相反,獲得個人讚賞的孩子若輸掉了遊戲,便會感到十分羞愧,自信心盡失,亦不願再嘗試。
這項實驗的結果,相信對親子關係有一定啟發。
爸爸媽媽們,你今天讚了沒有?你今日讚對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