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慧】倒果為因 ── 心愛教育系列之十四

作者陳明明老師在中學任教多年, 始終擁抱熱誠, 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現在退休了, 為”活一番” 寫了這組文章, 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教與學, 看這個世界。他希望藉此和老師 – 尤其是新入行的年青老師 – 分享和交流。歡迎回饋!

臨渴掘井,是因為有困難,所以展開工作,迫不得已!
望梅止渴,是因為有目標,所以快馬加鞭,勇往直前。
面對孩子學習上的消極與阻滯,與其硬踫,不如智取。

還記得這類情景嗎:

家長對著子女,心疲力盡,最後無可奈何地問:「做唔到又要罰,你到底做唔做啊?」
老師對著學生,一籌莫展,最後低聲下氣地說:「你點解連小小一點功課都不願意做,你不怕留級嗎?」

暫且放開這些,看看積極一點的情況。

學生問:
「我怎樣溫習,才可以進步?」
「我怎樣做,才可以改善人際關係?」
「我怎樣分配時間,才可以兼顧學業和興趣?」

老師問:
「我們怎樣修訂教學策略,才可以提升學生的成績?」
「我們怎樣分工合作,才可以辦好這個學年的教師發展日?」
「我們的訓輔工作怎樣配合,才何以有效改善學生的品格修養?」

尋找答案的模式通常有兩種。

第一種模式,可叫作「解難為本」:埋首於過去或目前碰到的困難、障礙,然後羅列種種應對方案,或參照人家的方法,或聽從別人的指示,然後左修右補。最後抬頭一看,有時卻驚覺愈弄愈多枝節,製造的困惑比先前更多,猶如「一法立,一弊生」,得不償失,令人沮喪。

第二種模式,以「倒果為因」名之:著眼未來,先確認要追求的目標、下一階段發展的方向,然後比較目標與現況,釐清差距,也辨別掣肘,最後才訂出具體而可行的步驟。方向清晰便不會流於望梅止渴,就是因為決心要把那可見的果實取到手。

「倒果為因」,要成功達標,關鍵是不斷地問為甚麼:為甚麼要改變?為甚麼要選擇這樣做?為甚麼要放棄那些?為甚麼……

「點解?點解?」大家不是從小便掛在口邊嗎?人總是向前望和熱心追求理想的,也因為好奇,所以總是急於猜想結果、估計將來可能發生的事、盤算著做與不做可能引發的不同後果。可見「果」的重要性。你的學生,也是這樣的正常人!知道「點解」後,心中清楚描繪了想享受的果(或要避開的惡),趨吉避凶,積極性便會蓋過消極的念頭。

長輩都希望青少年走健康、正確、有為的路,順順利利「修成正果」。可是,學生、老師、家長之間不時又有分歧,甚至發展成為衝突。不愉快的經歷,實源於下列種種差異:自身的條件、相關知識和經驗、風險評估方法、承受挫敗的限度等。對未來一些條件有不同的理解,對要追求的「果」便有不同的期盼。想走出困局,關鍵是取得共識。教育下一代,要幫助他們有能力看到將來,有動力接受挑戰。倘若能夠令他們相信一定會得到師長的陪伴和支持,更是錦上添花了!

尋找答案的模式由「解難為本」轉變為「倒果為因」,心中經常泛起那豐碩成果的影象時,回看學生與老師的種種困惑,便有不同的角度:學生不用苦苦糾纏於自己的不足和失敗,而是望著清晰的目標逐步求進;老師不再鬱鬱深陷於互相牽制的網羅,而是望著清晰的目標迎難而上。

新老師總會問自己,怎樣可以「捱過」最初這幾年,成為好老師。倘若總是戰戰兢兢,惟恐有失,見一步時行一步,縱使每天都有過關斬將的氣概,也非長久之計。何不靜一靜,想一想:三五年後理想的我是怎樣的?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