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活一番專訪】文輝和玥珊與别不同的音樂路: 他們最終展現耀眼光芒……香港還有大批基層孩子,每天在貧困中掙扎

音樂是甚麼?在蔡文輝生命中,音樂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不單家境貧困,而且父親酗酒,母親不堪暴力對待,在文輝三年級時,帶著孩子逃走,搬到深水埗板間房相依為命,之後一直受嚴重抑鬱困擾。

文輝和玥珊,因為音樂展現自信的笑容。

努力自學,展現耀眼芒

文輝母親因患病,未能照顧家庭,文輝需要入住青年宿舍,不能再與母親同住。在這樣的環境,還可以有「閒情逸緻」學音樂嗎?

當時十多歲的文輝與一般青少年一樣,喜歡周杰倫,希望有一天像偶像一樣,站在台上,彈著琴,唱著自己的歌。文輝中一時,有次在教會試彈鋼琴,碰巧有教友經過,教他彈了一個下午。他還記得那刻的喜悅,「好正,彈到個音同一首歌,感覺真係好正。」

文輝雖然家貧,但憑自學鋼琴,找到心靈支柱和人生方向。

他知道家中沒錢負擔學琴,他決定自學音樂。他看着電腦熒幕中的YouTube音樂教學片,牢記音符、琴鍵,默默地在紙上抄筆記。帶着筆記回到教會借琴練習,一個又一個音調,隨着手指在黑白琴鍵上跳動響起,一瞬間讓他忘卻所有家庭煩惱及壓力。他第一支學識的樂曲是經典作品「卡農」(Canon)。

文輝憑著努力,一直只靠自學,不單考獲八級樂理,更登上不同舞台,展現屬於自己的耀眼光芒。他在中六時,曾經入選國際鋼琴家朗朗在港舉辦的大師班,與朗朗同台演出。

自此,他參與不同演出;最近在香港大會堂,面對過千人獨奏,「初頭,都有啲驚,但射燈好勁,乜都睇唔到,就專心彈琴,好開心演出成功。」

文輝表演時,選彈You raise me up,藉歌詞表演他對曾扶他一把的恩人的謝意。

今天,文輝在教育大學諗二年級,靠做兩份兼職來養活自己,雖然生活不富裕,他堅持學習音樂,幸好得到有心人支持,他現終可正式學習彈奏古典音樂,準預備考鋼琴試,他更計劃將來從事音樂工作,「希望透過自身經歷,啟發基層兒童唔好放棄理想」。

家醜變光彩

因為家庭背景,他童年時很介意別人的目光,幸好成長路上獲很多人扶助一把,包括教友、老師和社工,「我現在仍然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背景,但我同自己講,若果我能夠跨過這個經歷,戰勝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個家醜便可以變得光彩。」

文輝媽媽雖然備受抑鬱症困擾,但仍然愛惜文輝,在他兒時帶他出去玩,文輝將相片珍而重之儲在電話中。

遇上音樂改寫人生的,還有自幼跟父親執紙皮,隨母親擺地攤的盧玥珊。玥珊出身貧窮家庭,雖然她從沒有看輕自己,但卻無法像同學一樣學習課外活動,「小學時,學過中國舞,但媽咪話太貴,所以停了。」

狹少環境不滅宏大理想

玥珊四年級時,媽媽為配合學校一人一體藝計劃,舖路女兒考入理想中學,把辛苦省下來的錢,用作女兒學習樂器的費用。

玥珊挑了古箏,「我喺電視廣告聽到古箏聲,覺得好好聽,念念不忘。」母親把打散工賺來的少少錢,在地攤檔買了個二手古箏。那時她家住僅百呎劏房,環境狹逼,她做功課也要屈身在床上,每次練習古箏,都要挑飯後時間,因為她一開琴,練古箏時,整個劏房也被她霸佔了,父母都要走入廚廁暫避。

玥珊之前只能在狹少的劏房中練古箏。 社區組織協會影片截圖

除了練習地方的問題,每月學習古箏的2,000元學費令母親大感頭痛。幸有熱心人透過社區組織協會,幫助她繼續學下去,更順利考上心儀中學。「彈一陣,成個人會心平氣和,或者有時好快速嘅歌,都會開心咗」。

現時一家三口已搬上公屋,玥珊也升讀中六,正努力備戰中學文憑試,希望考上大學修讀中醫,幫助有需要的人。

玥珊明白自己可以學習音樂的機會難得,加倍用心。

玥珊父母視女兒為掌上明珠,以她為榮,「爸爸用我彈古箏的演奏做他的電話鈴聲。」她也希望以自身經歷鼓勵其他基層兒童,「即使面對不好的環境,只要肯努力,生活肯定會改善」。

玥珊希望自己的經歷可以鼓勵其他基層兒童積極面對困境。

香港貧窮兒童達23萬

1月10日,社協在尖沙嘴文化中心舉行扶貧慈善音樂會,盧玥珊和蔡文輝都有份參與表演,與另外48名同路人在台上合奏,鼓勵全港23萬名貧窮兒童不要因家境而放棄理想。

最新貧窮報告顯示,去年全港貧窮兒童人口達23.4萬,貧窮率23.1%;現金福利政策介入後,雖減至17.7萬人,但貧窮率按年上升0.3個百分點至17.5%,情況惡化。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指,有些基層兒童在音樂或運動有傑出表現,獲選為學校代表參賽,但因家境貧困,無法負擔報名費或參賽服飾如跳舞等,只好放棄。她促政府增撥資源,豁免貧窮兒童的課外學習費用,使他們也能全方位發展。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指,有些基層兒童在音樂或運動有傑出表現,但因家境貧困,無法負擔報名費或參賽服飾如跳舞等,只好放棄。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