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黑海之濱的克里米亞,有一個如夢幻的粉紅色鹽湖,奇景何以形成?

每年秋天,克里米亞半島的錫瓦什湖(Sasyk-Sivash Lake)水位下降,大批採鹽工人都會前往當地採集岩鹽。他們將岩鹽用一列列的小火車運送到附近的葉夫帕托里亞(Yevpatoria)市,再轉運到國外。岩鹽是克里米亞最大出口產品之一,含有溴、鈉、鎂和鉀等多種礦物質,可作食用或製造化粧品和浴鹽。

克里米亞2014年公投決定加入俄羅斯,但烏克蘭和西方多國都不予承認。

在一家小型企業任技術員的尤里‧李維諾夫(Yuri Litrinov)說:「這些岩鹽的質素相當好。」

錫瓦什湖位於克里米亞半島東北部和黑海西部,由一系列淺水潟湖組成。整列潟湖以狹長的阿拉巴特沙洲(Arabat Spit)與黑海相隔,遠看一望無際,一直伸向海洋。

錫瓦什湖長約200公里,寛約35公里,但最深處不超過3公尺,大部分只是半公尺至一公尺之間。由於湖水很淺,有不少帶有鹽結晶的岩石露出湖面,稱為鹽蘑菇(salt mushroom),形成豐富和瑰麗的景觀。

湖水受到海水浸漬,因此湖水的鹽份甚高,含鹽量高達87%,吸引了大量喜歡鹹水的鹽生杜氏藻(Dunaliella seaweed)生長,於是湖水變成了粉紅色。紅色的湖水與清澈的藍天相映成趣。

在春天,錫瓦什湖呈淡粉紅色,到了夏季,湖水被蒸發以至水位下降,大量岩鹽的結晶顯露出来,湖面變成了亮麗的紅色。由於湖水含鹽量高,當夏天溫度上升,水氣蒸發,陣陣如壞蛋一樣的硫磺氣味散發出來,因此也有「腐臭的海」(Rotten Sea)之稱。

錫瓦什湖的鹽藏量估計達2億2,000萬噸,自古以來就是產鹽區,前蘇聯時期也是國內重要的鹽礦。以往,當地鹽產出口到俄羅斯、日本和歐洲各國。自2014年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通過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聯邦,克里米亞自此受到國際經濟制裁,現時當地鹽產主要運往俄羅斯。

古羅馬的地理學者斯特拉波(Strabo)的作品曾提及過錫瓦什湖,第二世紀時,希臘裔學者克勞狄烏斯‧托勒密所繪製的世界地圖,亦標示了錫瓦什湖。

克里米亞海岸線蜿蜒曲折,形成不少良好的海灣天然港口,加上氣候溫和,自俄羅斯沙皇時代至前蘇聯時代,一直是貴族和富裕階層的度假勝地。自前蘇聯解體,克里米亞旅遊業一直處於低谷。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