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馬來西亞醫科生打造「無國界醫企」 推在地醫護服務。強調青年一代肩負社區發展任務。

兩位馬來西亞醫科學生莫哈.路提夫(Mohd Lutfi)及韋.亞度(Wan Abdul)於2012年創立醫療社企Hospitals Beyond Boundaries (HBB),在缺乏醫療服務的東南亞地區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或在有需要的落後地區建立醫院。

當路提夫(Lutfi) 還在就讀醫科三年級時,切身體會過巴東地區的貧苦生活。他領會到前線醫療人員面對的困難,尤其在醫療環境落後的地方,很多時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救得一個得一個」,故他一直構想如何能令更多有需要人士得到合適的醫療服務。

莫哈畢業不久,便與韋成立了HBB,嘗試建立一種社會健康企業模式(Social Health Enterprise Model),透過在有需要地區培訓及僱用當地醫護人員,提升社區及居民的社會健康意識及質素,長遠為更多地區提供跨國界的醫療服務。

莫哈表示:「HBB最寶貴的資源是年青人,我們的成員全是年青人,我們希望鼓勵更多年青人加入我們的工作,不單是服務馬來西亞地區,短期目標還有印尼、柬埔寨、越南等。」馬來西亞近年青年社會創業漸見成績,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尤見表現突出,國內教育的表現亦非常優異,為馬來西亞新一代創業發展奠下良好基礎。

HBB最初只有數位醫生到有需要的地方,在流動診所為病人診症。其後發展成為社區定點診所。現在他們在各地招募不同界別的義工,為他們提供基礎醫療培訓,如量度血壓、血糖檢查等,每年定期出訪各地進行流動醫療服務,每日約可為過百名村民應診。

路提夫深信,社會健康企業模式(Social Health Enterprise Model)是未來發展公共衛生業務的可行方案。他認為脫離慈善捐款,以市場方法營運,才能長遠而持續解決落後地區的醫療服務問題。他期望企業收益能用作改善服務配套及將業務擴展至更多社區。

成立三年以來,他們的流動醫療已服務超過3000名病人,亦成功於2015年在柬埔寨購地建造一所醫院,培訓及僱用當地年青人成為醫院的員工,回饋社區。他深信,病人獲得本地醫護人員診症,治療效果最好,因為病人和醫生之間不需受文化或語言不同的阻礙或影響,可以減少病人不安的感覺。

被福布斯選為 2017年度 《30 Under 30》的路提夫現時在哈佛大學進修,並希望透過四出演講,宣揚及鼓勵更多人投入其中,加入他們的行列。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