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人們減少外出,網上購物成風。疫情下哪種消費品最受歡迎?以購物來減壓的「零售療法」(Retail Therapy)是否真的有效?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各行各業今年上半年渡過了一個寒冬。然而,一般人雖減少外出消費,但網上購物卻需求大增,尤以名牌手袋的銷量不跌反升,教人不得不關注這個現象。

各國實施隔離措施,導致不少人需居家工作,因而盡量減少在平日外出。許多知名服飾品牌店均受到影響,例如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的資料,在今年4月,衣物和鞋類的銷量下降了85.3%。但同此同時,名牌手袋的銷量卻有所增長。英國奢侈品專賣網站「頗特女士」(Net-a-Porter)的資料顯示,5月俗東南亞各地名牌手袋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1%。

有業界表示,危機當前,消費者都傾向購買著名品牌的產品。市場研究機構盛博有限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 Ltd)分析員盧卡・索爾卡(Luca Solca)說:「人們都想買最頂級的產品。」因此,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和香奈兒(Chanel)等奢侈品牌的手袋價錢自5月起均有加價,個別品牌加幅更高達17%。

為何消費者偏偏鍾情名牌手袋?專家認為,網上買衣服要擔心是否合身,但選購手袋,基本上看相片就可選合適的款式。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市場系敎授卡皮爾‧圖黎(Kapil Tuli)說:「相片可以很清楚展示一個手袋是否和自己合襯,因此透過網上購買手袋的風險較少。」

圖黎又說:「在網上購物,也是一種『零售療法』(Retail Therapy)。當人們因減少了社交生活而產生壓力,購物便成為一項『應對機制』。就像在面對壓力下,人們也多吃了雪糕一樣。」

事實上,「零售療法」本身不是一種真正的療法,只單純指人們通過購物來釋放壓力和緩解負面情緒。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titut Européen d’ Administration des Affaires,簡稱INSEAD)組織行為學助理教授安迪‧葉普(Andy J. Yap)表示,這種購買行為,是人類感到有壓力與不確定性的時候會出現的反應。

葉普解釋,民眾可能會因為擔心疫情擴散、或因周遭的恐慌情緒高漲而感受到壓力,所以透過購物來讓自己找回平衡的感覺,這種情況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中特別明顯。

研究亦指出,購物至少有以下好處,例如它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在選擇貨品的過程,亦能夠提升人們內心對於生活的掌控感。購買了新物品,讓人擁有了嶄新生活的感覺,同時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作用。

特恩斯市場研究公司(TNS Global)2013年時對 1000 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發現,超過半數人(52%)承認自己曾使用過「零售療法」,其中,有 44% 的人每個月都會通過購物來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另一項在《心理學與市場營銷期刊》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的調查顯示,有62%的人會透過購物令自己心情好轉,而28%的人更會以購物來慶祝。

這樣的購買行為雖然不理性,卻一點也不奇怪。在此提醒大家,最重要是量入為出,不過分消費;若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徵狀,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