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香港中小學復課無期,在「停課不停學」原則下,老師和學生要適應不同學習形式,當中困難不少,更何況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SEN學生包括自閉症學生或過度活躍學生,他們不單難以理解網上教學內容,更因為恆常的訓練暫停,而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復課無期,家長全天候照顧SEN學童,亦令親子關係緊張。
有機構為幫助SEN學生維持訓練進度,不單透過視像會議進行各項治療,包括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等,還提供網上聽故事和藝術活動服務,助SEN學童維持社交,還讓家長可以喘息一下。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故事齊齊聽」環節甫開始,孩子和家長已急不及待擠進虛擬的「會議廳」中,隔著屏幕看見熟悉的姑娘,興奮地打招呼。故事時間開始,幾位姑娘施展渾身解數,一個小時的活動,既有故事,又有手工和律動,絕無冷場。
Tracy為兩子之母,現時四歲的長子在三歲時被診斷為輕度自閉,開始接受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到校訓練,但停課一下子令孩子的正常課堂和訓練暫停了,「囝囝的情緒可以來得很突然,例如卡通片中的某些情節會令他突然很驚,觸發了他的情緒。」為了照顧兒子,在家工作的Tracy有時要待孩子睡了才能處理和完成工作。Tracy大讚「故事齊齊聽」,她和孩子一天兩節也會參加,「聽故事和藝術活動可以令孩子情緒穏定下來。」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兒童復康服務高級言語治療師暨協調主任陳嘉霖博士分享活動的源起。在農曆年假後,政府宣布停課安排後第二天,機構開始聯絡有使用服務的家庭,希望透過視像會議方式繼續各項SEN學童的治療,包括言語治療和職業治療等。和家長們持續交流下發現,SEN學童長期留家,社交活動銳減,引發行為和情緒問題,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這衍生了沒有明確治療目標的『故事齊齊聽』,希望促進優質親子互助時間,因為家長很辛苦,希望可以幫助家長抖一抖。」
報名人數反映了孩子和家長長期留家的高壓情況。陳博士表示,「我們起初定了『故事齊齊聽』每節有100個名額,但一推出,便被報滿了,我們需要即時加大視像通訊戶口的容量至500人,並每天開兩場,才應付到家長的需求。」筆者見識過環節完結後,姑娘說上過百遍「再見」,因為孩子依依不捨地留在虛擬的「會議廳」中,為的是姑娘叫一叫他或她的名字,說聲再見。孩子重感情,而這一扇小屏幕暫時就是他們僅有的社交。
據教育局統計,香港有四萬多名學生有特殊教育需要。單在 2018/19 學年確診自閉症及注意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的中小學生人數分別有 9,537 人和 11,894 人,人數有上升趨勢。這些障礙目前在醫學上未有根治方法,而藝術治療是獲廣泛應用的一種支援。月前,知名越野跑手曾小強、吳俊霆和黃浩輝參與【藝術 — 跑!中原地產 100 公里慈善超馬挑戰】,成功在跑步機上接力完成 100 公里,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特殊兒童藝術培育基金」籌得十萬元善款,助兒童提升社交能力,發展認知、感知、小肌肉及創意等各方面的能力,藉以讓孩子盡情地表達情感和想法。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兒童復康服務協調主任黃靜兒姑娘認為藝術活動對SEN學童有很大益處,「SEN學童的言語、認知有限制,較難理解別人的感受,藝術是其中一門有效幫助他們去理解世界的媒體,而且視覺藝術有助增加孩子的成功感和自信心。」黃姑娘曾在特殊幼兒中心舉辦藝術情緒小組,透過藝術幫助幼稚園高班的小朋友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緒。
因此,『故事齊齊聽』也由第一個月的「齋聽」,發展到第二個月的「親子藝術篇」,機構正和不同範疇專家研究,未來加入創意思維或職業治療等原素的可行性。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一個小時的故事環節背後牽涉極多預備工夫,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兒童復康服務及言語治療師沙曉澄姑娘坦言「不是將實體書轉成電子書這麼簡單,多媒體教材需要很多預備工夫,工作量多了。」但透過鏡頭,感受到SEN學童和他們的家長得到適切的幫助,沙姑娘還是覺得「很感動和很值得。」
除了鏡頭前的精彩故事,還有背後的關懷,黃姑娘分享道:「有些基層家庭蝸居劏房中,因家居環境不理想,不想別人透過視像看到他們的家,不肯讓孩子參與『故事齊齊聽』。我們十分關注這情況,怕他們會進一步被邊緣化,因此派出社工了解他們的困難,又教他們可行的方法,包括使用虛擬背景或不開啟視像鏡頭等,助他們也能參與其中。」
長期留家也帶來加強在家治療的契機,「在中心做訓練時,通常使用專業的教具,但現在訓練場地轉到家中,我們的治療師要利用家中日常用品,例如衫夾來作訓練,反而有利家長跟進孩子的練習進度。」
機構正計劃在復活節假後,為全港教師和業界提供免費訓練,將這幾個月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令更多SEN學童和家長受惠。疫情之下,有SEN學生的家庭,遇到的問題會更複雜,期望大家也多關心身邊有需要的家庭,幫助他們平穩渡過疫情。